浅谈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04 06:12:34

浅谈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说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因为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和课内教材,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关键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可采用以下途径:

1课堂的引导

阅读并非课内的事,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的引导,让课内带动课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内阅读是小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拼音为拐杖,引导孩子阅读带拼音的读物,由《丑小鸭》一课到《安徒生童话集》,由寓言《揠苗助长》到《寓言故事集锦》,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讲,阅读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此时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读一些思想健康的优秀读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临死前的严监生》到《儒林外史》,从《草船借箭》到《三国演义》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学生们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看到了知识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让他们明白: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2活动中引导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的点缀和装饰,我们必须把它落在实处。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在实践中,可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低年级我通过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对中高年级,可通过写日记、朗诵比赛、办手抄报等读书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活动中,学生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的去从事课外阅读。

3家庭的引导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对低段学生,对他们来讲,真正能静下来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当今社会,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吸引了大多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就更无法保障了。实践中,我把课外阅读的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中,利用家长会,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创建“书香家庭”,带领孩子逛书店,监督孩子去博览群书,保证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在阅读中,家长切身感受到了亲子阅读的种种优越性,更多的家庭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一本好书,一生财富。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这句话并不夸张,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书海中徜徉,是我们的责任。阅读是最美的,最实用的,只要我们引导,何愁孩子们不爱阅读呢?

上一篇: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任务驱动模式 下一篇:如何开展好初中的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