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媒介特性与媒介功能分析

时间:2022-10-20 09:09:21

微信的媒介特性与媒介功能分析

摘 要 作为新媒介的突出代表,微信将多种媒介功能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和社交模式。本文对新媒介微信的媒介特性、媒介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微信;媒介特性;媒介功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86-02

腾讯2015年微信报告,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如今,微信是收到热烈追捧的新型社交媒介,已然上升为主流的社交模式,被视为互联网时代不可替代的变革力量。

1 微信的媒介特性

微信相较于微博等其他网络媒介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与优势,其在内容与关面都具有独特的媒介特征。

1.1 社会化关系网络的平台属性

不同于微博以信息内容为主,微信平台以人为主,转化率高,更有利于精准营销,目前其广告营销做得更到位。微信可以把你所有朋友、同事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人的全部社交网络。在微信朋友圈,建立联系的人之间大多凭借的是认识关系,即朋友圈的形成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出于一种关系的联结,而非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是微信平台区别于微博等其他新媒体网络平台的重要属性之一。

1.2 熟人社交,强关系的小众传播

相较于微博开放的、扩散式的弱关系传播,微信进行的是私密空间内强关系的一种闭环传播。微信一开始能被迅速接受,主要得益于腾讯庞大的用户群,与此同时,它还可以跨平台添加好友,即用户可访问手机通讯录来添加已开通微信的朋友。微信建立的好友圈基本上是已经认识的人,是一种熟人网络,这些好友中绝大部分与用户是一种强关系的联结。并且这种强关系解除较为复杂,单方解除后因为相关关系链并不会解除。即便是部分弱关系传播,也是双向性质的,维系成本较低,且解除后基本不再传播。

1.3 内容多样化,平民化,个性化,易分享

相较于传统媒介,新媒介的显著特点就是移动化,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并传播信息,碎片化时间得以利用,而微信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微信不再局限于文字传输,而是图、文、音、视的富媒体传播形式,按住触键即可说话,时长可达一分钟,发送祝福或者特定用语,界面会出现相应表情落满整个屏幕,以及“扫一扫”即可登录网页版的微信等等,这都大大促进了微信内容和方式的平民化和个性化,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用户的青睐。

1.4 基于LBS特殊的地理位置服务

微信的地理位置服务,指的是与定位相关的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相较于传统网络媒体,微信的地理位置服务是一大特色,“查找附件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均是以LBS为基础。[1]微信是一种强关系媒介,如果能够将用户聚集起来,这便是一种忠实客户的积累,会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因此这一服务显然绝非仅仅娱乐、便捷用户的使用,更是一种吸引众多企业目光的妙招。

1.5 互动性强,信息更新快

微信的强互动性无处不在。首先,对讲功能使得用户与好友的聊天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交流也更为顺畅。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中,用户也可以与公众号进行沟通互动。企业通过服务号、订阅号可以向公众推送信息,与之互动。其传播速度和便捷性是传统的新闻网站不可比拟的。通过网站对信息进行推送,用户可以选择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关注,更能直接与其互动,十分

便捷。

2 微信的媒介功能

保罗・莱文森曾提出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及新新媒介。他认为,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一代媒介,而新新媒介指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莱文森认为,“新新媒介涵盖以前新媒介的原理”,“使其用户对新媒介有一定的控制权,用户可以决定何时何地去获取新媒介提供的文本、音频和视听”。[2]微信是一种新新媒介,使消费者变成生产者,也使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和传播者。微信一方面继承着传统媒介所拥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是在这种功能上的超越。

2.1 人际传播功能

点对点与点对面的传播结合,微信将人际传播进行了延伸。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提出“补救性媒介”理论和“人性化趋势”的演化理论,认为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的不足,使媒介人性化。[3]微信提供给传播者和受传者一个直接交流平台。微信用户在获取信息后,将其转化为文字、音频、图片甚至视频直接发送至好友或朋友圈,而此时信息接收者转而又成为了新的传播者,将信息广泛传播。微信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自由且相对封闭的,用户可以和好友自由沟通表达。朋友圈建构的是一种熟人社交,通过这种熟人网络,微信将媒介的人际传播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2.2 娱乐功能

首先,在内容方面,微信作为一款即时聊天软件,本就有娱乐性质。用户微信好友语音谈论一下八卦绯闻,聊聊心情经历,都是一种娱乐化享受。微信中的搞笑图片、笑话或事件,都是微信娱乐化的特征体现。其次,微信增加的“天天连萌”、“飞车”等手游,更能让用户与好友之间进行游戏对决与互动,加深了微信的娱乐性,让用户充分享受快捷便利的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用户体验方式上,除了将QQ的聊天平台移植过来,微信的二维码“扫一扫”以及“摇一摇”等功能,用新颖的方式智能搜索周边好友,丰富了微信的娱乐方式,让微信更加的娱乐化、大众化、个性化。微信“摇一摇”近距离搜索好友让我们和周围的陌生人多了一份联系方法和方式,这一点充分迎合了用户的猎奇心理,给微信用户带来全新未知的体验,是微信的独特创新。

2.3 维系社会功能

作为媒介,微信是一个传递信息的渠道。如果利用它来传播促进社会发展的信息,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反之则阻碍社会和谐。由于微信用户群巨大,信息通常能在第一时间大范围传播,一旦传开,铺天盖地的信息随之而来。但面对的人群不同,所以人群接受度也会不一。目前,微信的使用人群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为高学历且较年轻的人群,大学生居多。而整个互联网用户良莠不齐,大家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也不一,难免有人会传播不好的信息,这种不良信息的扩散,更易影响社会安定。微信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用户营造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基础性展示平台,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社会发展。

2.4 商业功能

微信本就是一件商品,是一个可盈利的互联网产品。同样作为新媒介,微信凭借其强大的用户群体,其商业价值与功能显然不是一般新媒介可匹敌的。与此同时,微信使用门槛极低,且成本几乎为零,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它快速成为广大商家青睐的广告营销工具。用户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获取信息,还能进行内容定制。而企业也可以利用微信进行互联网营销,且形式不局限于公众号的推广,更可以与一些自媒体公众号合作,通过软文等植入营销以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微信所提供的二维码“扫一扫”、红包等功能,以及绑定支付、金融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极大增加了用户粘性,促进了用户消费行为的发生。因此,微信作为新媒介在电子商务这方面所做的尝试,使得其所发挥的商业功能是其他网络媒介前所无法匹敌的。

3 结论

美国学者克莱・舍基的《人人时代》认为,未来社会的组织方式还将打破干巴巴的社会关系,变成“湿乎乎”的人人时代。[4]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强大在于它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化和人性化,基于一种强关系小众传播,构建一种“湿乎乎”的关系,且内容极为丰富且便于分享,各种新鲜尝试给用户一种全新的移动互联体验,营造一个“湿乎乎”的社交网络环境。这些媒介特性,使得微信能够极大地发挥其人际传播、娱乐、社会维系以及商业功能。

参考文献

[1]韩梅.新媒体:网络营销新渠道――以“微信”为例[J].今传媒,2013(5):95-96.

[2]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

[3]杨陶玉.媒介进化论――从保罗・莱文森说起[J].东南传播,2009(3):28-29.

[4]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J].2012.

上一篇:探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防雷技术 下一篇:卫星天线接收调试和维护的几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