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0 05:50:26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文章结合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论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内容变化日新月异。该课程内容知识面广,概念多,教学涉及人数多,学生的专业基础、接受能力差别大。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必须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在现今社会中,人们把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及其应用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院各级相关处领导及教师将这门课列入了专题进行研究,并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对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一)改革思路是目标的先导

计算机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技能教育,这主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时计算机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为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打好基础,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地使用计算机开展各种业务的习惯;另一方面,它是一种专业教育,这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时计算机是一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机的全方位应用和开发,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变化,适应变化,融入其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不论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均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而在其教学内容即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根据职业学院的管理模式,计算机信息教研组承担了全院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教授教学内容的时间是一学期。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计算机信息教研组制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为各专业后续课程服务;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改革总体思路是:确定“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课程培养方向,确定课程内容和组织体系。倡导一张文凭多本技术证书的“一凭多证”的学习取向,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开展在计算机学科基础平台上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例如,设立财务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维护、办公自动化及其应用软件开发、图形图像处理等学科专业方向模块,为培养具有高新技术的新时期复合性人才提供一个架构实际需求知识的教学平台。

(二)培养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首先,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素质应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具备较宽的计算机知识面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二是具备快速接受计算机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与评判能力;三是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具有终身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教育学生学习,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寓教育培养于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上,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的。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生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任务合作化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作为一个不断追求的长远目标。

再次,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信息技术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是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直接目标。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有以下特点:

1.会利用资源学习;

2.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4.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改革目标确定,就必须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实现。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目标,计算机信息教研组采用了划分专业类别、改革教学方法、编写合适教材等措施来实现改革目标。

(一)面向专业的分类教学

课程的目标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贴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多元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公共模块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特色要求,设置课堂教学。例如,会计类、工程类的专业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测重学习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和电子表格软件Excel。又如,艺术类、建装类专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及掌握获取专业软件的途径。计算机技术培养的能力主要有四种:数据库管理能力、网站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图形图像软件处理能力。

(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方法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推行:⑴“任务驱动”讲授法,即“提出创作任务介绍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思路讲解演示技巧和总结规律”。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接着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例如,可以用FrontPage制作个人网页,用Word设计班级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演讲稿,等等。⑵“启发式”教学法。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模板,动态的文字效果、精心装扮的版式、动画及声音优美的演示文稿,上课时让学生欣赏“垂涎”一番,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在教学手段使用上,一方面,大量采用多媒体授课;另一方面,使用网络平台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教师把所有章节都做了多媒体课件,讲课后就放在局域网上,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或下载,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用E-mail或QQ等方式与教师联络,实行互动式教学。

(三)结合自主研发的练习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原创性地设计了课程实验内容,每个实验都是通过完整的例子贯穿始终,引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或者安排一些技巧性的实验,并通过测试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和自主性的实验作业。上机操作练习中除教师的指导外,测试平台提供了任务解决的实时自我评价、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和个性化的自适应建议。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新颖性、综合性。能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例操作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践表明,更多的学生会在课外时间里去探索更多任务的解决方案,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四)编写适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材

教材的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潮流,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新内容。根据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点,任课教师自己编写计算机基础教材。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由教研组长担任主编和其他教师参编了《任务引领办公自动化应用教程》,适合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并编写《计算机一级考试实验指导书》作为教材的配套使用。

(五)开设公共选修课

根据《免修考试纲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参加学院组织的免修考试,考试达到免修成绩的学生给予免修。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多媒体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应用”等选修课。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还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结合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学习掌握新软件的能力、再学习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专业学习的工具,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专业,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也掌握了一门技术为专业服务。

(六)举办竞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在一定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竞赛,让一些学生有一个奋斗的目标,鼓励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英文录入速度竞赛,设计的图文混排、幻灯片展示等,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改革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采用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上机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作业及竞赛与等级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一)上机考试

上机考试要考察学生的操作水平同时也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作用。理论题、操作题均采用试题库的形式进行命题,考前首先组织教师编写模拟试题集,并采用学院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既公平合理又实现了教考分离。并开发网上考试系统,在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每位考生拿到不同试题,测试时间结束后由系统自动收卷,自动评分。这样就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才是真正的检验和评价。目前笔者所在的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评价中,已经进行了五年的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

(二)平时成绩

平时补充一些笔试成绩与上机成绩,笔试成绩侧重于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技术,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课堂表现(理论课与上机操作课)、到课情况、平时上机操作成绩等。实行百分制,技能测试占50%,笔试占20%,上机操作题占30%。其中笔试和技能测试坚持无纸化考试,作业操作题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并使用上机操作练习系统“信息技术开放式考试评价练习系统”,实现“出题自动成卷自动阅卷评分知识点分析”一体化。训练的重心要放在学生上机时的操作能力上,要顺应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综合作业

作业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根据作业的要求和贴近专业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套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独立解决一个完整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发挥所学的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讲解Word时,要求学生编辑排版一个“毕业论文的制作”文件或设置一份海报,进行动态的文字效果及插入图片处理即“图文混排”;在上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等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并能连续播放的精致美观的幻灯片;在上FrontPage时,制作一份个人主页。要求设置网页的布局要设定目标框架,制作交互式表单,表格及字幕、悬停按钮等特殊效果的使用;编辑网页时要巧妙地设置背景图、处理图片、使用超链接并绘制热点等。并根据实际操作的水平给分,凡是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可允许补做。

(四)考试成绩与竞赛、等级成绩相结合

为吸引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制定考试成绩与竞赛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凡是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根据获奖等级不同,在本学期的成绩中加上相应的平时分。另外,已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可视为该学生这门课程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免考并单独记入期末成绩,以“等级考试”代替“期末考试”。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考试比较适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进而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许多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值得大家进一步在实践中去探索,在研究中去创新,在创新中去发展,走出一条适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杨青.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2]郑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上一篇:浅析日本高校内部管理与社会监控构建的教育质... 下一篇:从大学生四\六级写作中的问题看大学英语词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