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时间:2022-10-19 09:11:04

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一点体会

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是繁富驳杂的生命世界的感性描述,也是人类情感意绪、精神风貌的直观形态。由于古汉语音义结构、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使得以它为载体的诗歌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味。然而在诗歌教学时许多教师经常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教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的心不在焉,昏昏欲睡。那么怎样帮助学生真正去理解诗歌的美?增加他们的学诗热情呢?我想,我们教师可以尝试着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诗歌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强调对诗歌的吟咏,让诗歌教学读出花儿来。

一、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所提供的信息是复杂多样的。诗歌的语言是片段式,中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空白,使欣赏者一时难以把握其真正的思想内涵。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自身生活经验的缺乏,与诗人情思上存有隔膜,无法与作品对等交流,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想,如果不能充分调动想象力,学生怎样去理解“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的妙处?又怎样去体会“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区别?更不要说去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了。

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我做了一次尝试:

我让所有学生们假设自己就是著名导演,现在要拍一部《沁园春?长沙》,剧本就是这首词,要求必须忠实剧本,合理想象,而且要好看。四人一组,组成拍摄小组,通过讨论完成拍摄任务,然后请组长用语言展现本组拍摄出来的画面。

学生带着很大的热情投入到讨论中去,以下就是几组学生的拍摄介绍:

1.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画面:(空中拍摄)湘江如一条玉带般横过屏幕,向东奔流。江中的桔子洲,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随着镜头的推进,树上的果实和树下金色的落叶映入眼帘。树林边,江面上一个黑点越来越大,逐渐清晰,最后定格为一个高大的背景,他披着长衣,双手叉腰,脚下是静静流淌的湘江。

2.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中年那意气风发的面孔上流露着欣喜的眼神.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叶,在绿水蓝天映衬下,格外艳丽,欣欣向荣。

3.诗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画面:稍近清澈透亮的江面上,许多扬着白帆的木船.互相追逐驶向天边,消失在天水之间。

4.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画面:蓝天上,一只苍鹰,双目直视前方,炯炯有神,振翅高飞,逆风而上。清澈的潜水中,一尾小鱼尾巴一甩,瞬间不见。运动镜头中,硕果累累的枝头,金灿灿的庄稼,怒放的满城。

5.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画面:难民衣衫褴褛,流离失所;荷枪实弹的军官。硝烟四起的战场;

(画外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接着,我按照诗词讲授的传统思路,对《沁园春?长沙》作了详细的分析,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所提的问题基本能够回答到位,而且有时能举一反三,并且在课后也主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时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不仅仅可以试用以上的方法,还可以尝试着“将诗化文”。比如,在学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等时,我让学生分别将改写成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一人称的写景抒情散文。每次的尝试,学生的想象力让人欣喜,每次都感觉受益匪浅。

二、诗词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词的教学,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也必须给学生自由翱翔的天域。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对诗歌的吟咏。宋人魏庆之说:“诗全在讽诵之功。看诗不须着意去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读诗的技绝不是环环相扣的条分缕析,它是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阅读过程是跨越语言的栅栏,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然而,我们的教学中也会让学生去读,但大多数时候学生读诗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朗读怎能体会到诗歌的美呢?我想,如果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变机械性朗读为创造性朗读;培养出朗读诗歌的兴趣,变被动朗读为主动朗读;让他们读出花儿来!

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篇诗歌的教学中,我先印发了关于朗诵技巧的资料,并加以指导。然后结合课后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诵读,推选代表进行范读,并且解释自己这样读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探讨朗诵的过程中,诗歌中意象含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再让他们欣赏名家的示范朗读。学生发现“读诗”也能这样读,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读。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举手尝试。而且他们朗诵的效果也大大出我意料,从他们中发现一些朗诵的好苗子。

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创造性的吟咏,作为解诗的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它能带着学生更好地穿过语言的雾障,走进诗人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之美。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中拥有着无穷的文学艺术宝藏。我们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去欣赏、品味诗歌之美。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探究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下一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