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探析

时间:2022-10-19 06:37:39

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探析

近年来,某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实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库存物资的会计科目发生变化。其中与药品相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最大,不仅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还将药品一级科目归到库存物资科目下的二级科目核算,并由原来按售价核算改为按进价核算。二是作为北京五家医改试点医院其中之一,实行医药分开,取消15%药品加成,药品按进价销售,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加收40至100元不等的医事服务费。三是医院开设分院,增设分院库存物资系统。库存物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各明细科目下增设本院和分院末级科目,并完全由本院财务人员完成其财务核算工作。面对医院财务环境的新形势,本文提出了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库存物资会计核算,提高相关科室和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流程等相应对策与建议来实现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为医院领导者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库存物资是医院为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存储的必要物质保障,具有品种多、数量大、流动性强、领用频繁等特性,包括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四大类。库存物资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具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医院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库存物资会计核算与管理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财务报表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高质量的库存物资会计信息有助于改善医院的资产管理,优化经营决策,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双丰收。

一、医院库存物资会计核算现状

(一)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1)缺乏业务上的沟通与协调。分院开业后,器械科和总务处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随着分院医疗业务活动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与库存物资相关的经济业务,而库房信息系统尚未启用,致使库房人员在对分院库存物资入库时暂录入到本院库存系统中,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将其暂记入本院会计科目下。待分院库房信息系统启用后,再行调整。这不仅使库存物资会计在进行核算时账目混乱,本院、分院相关会计数据无法准确统计,也使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在进行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容易出现差错,原因难以查找。(2)缺乏时间上的沟通与协调。由于医院绩效部门、成本核算部门等科室的需求,库存物资报表的流程从库房结账到财务报表上传时间由之前的17天缩短到现在的10天,涉及到库存物资报表的相关人员,即各库房管理人员、库房会计、药品会计和库存物资会计人员每月月末都必须靠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以保证财务报表及时上传,长期紧张的工作也不利于员工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健康发展。相关科室负责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灵活的变通,只考虑到自己科室工作时间上的安排,造成整个流程相关科室工作时间都不合理。

(二)药品核算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医院实行医改后,药品按照进价销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中、西药房药品会计均发现药品中的制剂是存在药品进销差价的,在销售时按照售价销售。药品收入是患者按照医生处方的售价付费,为了使药品收入与药品费相互匹配,库存物资会计是按照药品的售价进行账务处理的。[例1]:以医院本院中药房中成药药品核算为例(中草药饮片和颗粒进价均等于售价,只有中成药里的制剂进价和售价之间存在差价,因此这里只对其重点分析。):某月中药库中成药已入库未付款进价11960026.80元,售价11963010.80元,中药库中成药发出进价9872913.76元,售价9875093.76元,中药房中成药处方支出进价10276077.17元,售价10278268.36元。

这种按药品售价核算的方法虽然考虑了医疗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收入与医疗业务成本中的药品费相配比的问题,但却不符合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即药品按进价进行会计核算。

(三)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 经济业务发生后,事前稽核审核原始单据及各科室领导的审批文件并编制收支凭证,出纳人员执行收付款并记录现金银行日记账,按照收入、支出、往来、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分发给各分管会计,各会计将其所分管的账务在财务软件中编制记账凭证,事后稽核最后进行会计核算审核。由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业务在先,会计制单在后,而会计人员在制单过程中常常发现付款业务手续不全,不能准确编制会计凭证,反过来询问出纳人员时,出纳人员解释不清,造成账目混乱,会计分录不能准确编制,业务处理不能及时进行。例如:某科室因工作需要单独购买了一批办公用品,经办人员应先去库房做入库处理,库房人员签字后录入库房系统中,经办人员再凭借入库单、发票、领导批示等原始单据到会计室报销。而经办人员有时因疏忽忘记去库房入库的程序,就来报销了,事前稽核和出纳也由于疏忽没有注意到手续不全就办理了付款业务。如果库存物资会计在制单时发现了入库手续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经办人补办手续。如果没有发现,就导致该笔业务库房没有入库而会计记了账,最终库存物资会计与库房会计核对账目时出现账账不符的情况,给会计人员的对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会计核算流程不合理给会计人员和事后稽核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四)高值耗材会计核算不规范 (1)高值耗材会计科目、明细账设置不规范。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高值耗材的会计核算科目和明细账登记作出明确规定,医院将其计入库存物资――卫生材料――其他医用耗材――器械库科目,一直沿用一般耗材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并在每月终了按照科室领用报表将医疗业务成本分配到各科室。但是,这种核算方式将高值耗材和普通耗材共用一个会计科目,无法对高值耗材进行必要的收入与支出核对,难以为高值耗材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会计信息。高值耗材的品种、型号繁多,价值较高,管理与核算难度相对较大,医院对其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模式,且由临床科室全权负责其保管工作,但其对库存明细账的记录流于形式。这使得库存物资会计无法了解在某一会计期间高值耗材数量单价的变动情况、患者使用情况、供货商的变化情况,更无法实现对其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对其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和会计监督的有效发挥。(2)未付款报表金额与所附发票金额不一致。各库房和药房应付账款的发票于付款之后由供货商送至医院,再由库房会计和药品会计审核完毕后交由会计室库存物资会计,库存物资会计将其附在每月已入库未付款表后作为原始入库单据,各厂家发票金额应与未付款表金额保持一致。然而器械库房的高值耗材每月入库金额并不等于其付款金额,这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流程有关。当患者在使用高值耗材时由各临床科室完成扫条码的工作,信息保存在系统中,库房录入员根据系统中的条码信息对高值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厂家及患者信息等进行月末汇总,并与医嘱核对,确认无误后,为库房会计提供各厂家应付账款金额准备付款。高值耗材的付款金额因当月患者的使用情况而定,即患者当月使用的总金额为医院当月的付款金额,无法保证每月付款金额就是当初未付款表中的入库金额,因此造成供货商送来的发票金额与未付款金额不匹配。这影响了会计信息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便于为高值耗材信息和资料使用者提供完整和决策有效性的会计信息。(3)器械库房高值耗材系统不能满足财务核对需求。库房高值耗材系统无法累计全年应付账款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余额,即截止到某一时点医院欠供货商的应付金额。按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资会计应每月与库房会计按供货商明细核对应付账款的余额。而库房系统无法出余额表,高值耗材应付账款余额的核对便失去了依据。在财务系统中,有的供应商应付账款余额已为红字,但库存物资会计对其原因无从查起,也怠于寻找其他途径、方法去核对,使其成了呆账、死账。

上一篇:保持“老当益壮”有妙招 下一篇:我国现行审计法律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