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实例

时间:2022-10-19 06:09:41

得了糖尿病,最怕血糖等代谢紊乱,控制不好会导致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治疗始终执行的治疗标准是血糖达标,即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

用于控制血糖的国家基本药物有:二甲双胍(Metformin)、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动物源胰岛素(Insulin)。

二甲双胍(Metformin)

0.25 g~0.5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餐前、餐中、餐后即服均可;效果不理想时,可与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以及胰岛素配合使用。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一般无需处理,2周~4周后可缓解,或行减量;罕见乳酸性酸中毒,应立即停药,并按急症处理。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0岁以下儿童、80岁以上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者;心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或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严重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眼底病变;需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时,检查前应暂停用本品3天~7天;对本品过敏者。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1.25mg~5mg,一日2次~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15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若有发生,应停用该药并对症处理。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

格列吡嗪(Glipizide)

2.5mg~10mg,一日2次 ~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30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

用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若有发生,停用该药,对症处理。

注意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

动物源胰岛素(Insulin)

胰岛素制剂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动物源胰岛素常见剂型有短效制剂(RI)和长效制剂(PZI)。

不同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同,需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0.4IU~0.8IU(单位)。剂量分配比例可从以下经验方案开始,早:中=2:1;晚:睡前=2:1;(早+中):(晚+睡前)=2:1。

短效胰岛素(RI)分别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用于控制餐后血糖。

长效胰岛素(PZI)于睡前皮下注射,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及基础血糖。

RI+PZI的混合方案可一日两次注射,分别于早晚餐前30分钟。

注意1单位的PZI可将0.75~1单位的RI转换为PZI。可从RI:PZI=2:1(实际比例:1:2)的经验比例开始,并据其所管理的两次进餐后的血糖水平调整剂量比。

用药过程中常见低血糖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需对症处理,换用其他胰岛素制剂,必要时行脱敏治疗。

注意事项:未开瓶使用胰岛素制剂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周~6周。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如何选用糖尿病治疗药物

2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如果治疗不理想,则应该加用如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仍不理想则使用胰岛素。

对于非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任何一种降糖药或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如果3月仍不达标应开始胰岛素治疗。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时,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加用胰岛素治疗。

真实病例一

女性,48岁,2型糖尿病,病程3年,未行药物治疗;主食5两~8两/日,活动量小;有巨大儿产史;母患2型糖尿病。

查体:身高1.65 m,体重72 kg,BMI 26.4 kg/m2;血压130/85 mmHg。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8mmol~8.7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12.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TG 4.2 mmol/L,TC 3.4 mmol/L,LDL-C 2.1 mmol/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辅助检查:眼底检查显示DR0期

治疗

控制饮食:少食多餐,饮食清淡,主食一日5两,肉蛋一日4两;

增加有氧运动(散步、游泳、骑车、太极拳等);二甲双胍250 mg,一日3次。

2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6.8mmol -7.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8mmol -9.7 mmol/L。

4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5.8mmol -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8mmol -7.7 mmol/L,体重下降4 kg。

真实病例二

男性,52岁,乏力、口渴、多尿、皮肤瘙痒3个月;主食9两~12两/日,活动量不大;生活规律。

查体:身高1.75 m,体重85 kg,BMI 27.8 kg/m2,血压140/95 mmHg。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8.9mmol~10.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0mmol ~16.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4%;TG 5.2 mmol/L,TC 4.3 mmol/L,LDL-C 3.2 mmol/L;肾功能未见异常,GGT 65 IU/L;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之眼底检查:DR0期。B超:左侧颈A斑块形成。

治疗:

1.格列吡嗪2.5 mg,一日3次,血糖不满意;2周后加量至 5mg、2.5 mg、5 mg,三餐前20分钟口服。

4周后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7.2mmol~8.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8mmol~10.5 mmol/L。

2.加用二甲双胍500 mg,一日3次。

监测4周后的血糖:

空腹血糖:5.6mmol~6.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8.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3%。体重无增加。

3.加用降压、调脂药。

赵维纲: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95至1996年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将葡萄糖钳夹等技术应用于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十项新药I至III期临床研究。搭建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及社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防治网络。目前担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内分泌代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普研究中心慢病工作室主任等职。

上一篇:如何辨别过期滋补药 下一篇:路志正:健康“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