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惊蛰醒万物 春分昼夜分

时间:2022-09-10 04:17:01

三月:惊蛰醒万物 春分昼夜分

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春分是3月20日。

天气特点: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

在古代有句谚语:“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听到雷声是正常的。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此时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平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说明春分以后天气处于阴阳、昼夜相对平分状态。气温应继续升高,强对流天气增多。所以此季节应注意预防雷电及强对流天气灾害。北方天气呼寒呼热,一周之内可以相差6―10度,也说明了“春分”的气候特点。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养生计划: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居住在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们,要注意保暖。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以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也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如果春天来的晚,天气又干燥,还要注意防止呼吸道疾病。

饮食调养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此季节养肝,“以脏补脏,鸡为先”,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可与大米同煮成粥服食。

此时节应忌食大寒大热之品,如过食鱼虾产品和羊肉、牛肉而又不注意烹调的配伍。

宜多食:

多食甜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为宜。

宜忌:

少食酸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即可。

功用说明: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上一篇:天下资讯 第3期 下一篇:如何辨别过期滋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