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14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9 02:40:08

老年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14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患者14例;年龄64~79岁,平均72岁;绝经年限14~35年,平均23.2年。

临床表现:病人均以下腹疼痛伴发热,疼痛加重渐波及全腹而就诊,腹痛时间1~26天,疼痛加重时间2小时~3天。5例出现恶心、呕吐(28.57%)。查体:体温37.5~38.9℃,>38.0℃者7例(50%);均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其中6例下腹或右下腹压痛尤甚(42.86%),4例肠鸣音消失或减弱(28.57%);白细胞计数(16.5~39.2)×109/L,中性分类0.83~0.92。6例术前腹透见隔下游离气体(42.86%),有“胃病”和消化性溃疡史者3例,入院或术后询问近期曾治疗过阴道炎或阴道分泌物增加者8例(57.14%)。

诊断:术前考虑消化道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7例(50%),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5例(35.71%),卵巢肿瘤蒂扭转1例,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例。收入外科12例,收入妇科2例。均于入院当天行剖腹探查,术中探查腹腔积脓250~2800ml,>800ml者10例(71.43%)。胃肠道及阑尾无异常,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质软,壁薄,穿孔位于子宫底或前后壁,可见脓液流出,故确诊为子宫穿孔。穿孔直径0.5~3cm,穿孔最多者3处。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化脓性炎症并子宫壁坏死、穿孔。

治疗及结果

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8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6例。均于盆腔放置引流管,经阴道或腹壁引出。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所有病人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8天(8~34天)。其中1例因体质较差,腹壁拆线后全层裂开,行二期减张缝合,又因卧床时间较长并发坠积性肺炎,住院34天痊愈出院。之后我们术后加强支持疗法,对体质差或肥胖者行腹壁减张缝合,并适当延长拆线时间,未再发生上述情况。

讨论

病因分析:收治的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者均为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又由于宫颈管腺体萎缩,无黏液栓形成,子宫内膜无周期性剥脱,故老年性阴道炎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

误诊原因分析:本组2例收入妇科,仅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其他12例收入外科,均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或化脓性阑尾穿孔,术前误诊率高达92.87%。病人均为腹痛、发热、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均升高,但由于老年机体反应差,上述表现程度上差异较大且缺乏特异性。

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诊断。我们认为以下特点可作为诊断依据:①老年妇女。②发病时下腹疼痛伴发热,疼痛加重渐波及全腹,有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分类均升高。③妇查:子宫增大、质软、压痛明显。④B超检查:子宫增大,宫腔内有液性暗区。⑤子宫探针通过宫颈管后有脓液流出。⑥剖腹检查:既是确诊手段,又是治疗手段。

预防:做好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定期检查。对有阴道炎者应积极治疗,对已“治愈”者仍应妇查及B超检查,以排除宫腔积脓。对于老年妇女出现下腹疼痛伴发热者,应考虑宫腔积脓的可能。本组病人均有下腹疼痛伴发热,平均7.1天后腹痛加重渐波及全腹,故应在腹痛加重前行妇科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行子宫探针探查宫腔,对确诊宫腔积脓者及时扩张宫颈引流,应用广谱抗生素,可避免并发子宫穿孔。

上一篇:早期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 下一篇:胎盘粘连21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