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中如何用好“评优法” 初探

时间:2022-10-19 12:36:49

作文评改中如何用好“评优法” 初探

摘要:我们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时,要抓住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的可取之处,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赞美不仅能使人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更能让人感到愉悦和鼓舞。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中始终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去品味,扬弃“纠谬法”,实施“评优法”。

关键词:作文评改 如何用好 评优法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情况依然存在。清末学者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序》中早就指出:“吾国儿童读书者固少,读书而能文者又加少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根源,我认为在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作文的厌烦乃至畏惧心理。有学生说:“学期怕考,平时怕三”(“三”就是星期三,有作文课)。

由此我想到海云明主编的《情感智商》所提到的两位游泳教练。潘伟同学从小喜欢游泳,但未受过正式训练。上初中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集训队。刚开始,一位老师批评他:“你什么都不对,完全没有一点基本素质,你得将一切忘掉,重新开始学。”这位老师说的都是实话,可潘伟的热情一落千丈,差点退出训练队。不久,换了一位老师,他鼓励潘伟:“你的姿势虽然不够标准,但你的水感特别好,学游泳的人需要这一点,其它都好训练。你只要多花一点功夫,速度马上就可以赶上其他同学。”这话给了潘伟莫大的鼓励,他情绪立即高昂起来,终于成为游泳健将。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效果便截然不同。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儿启示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审题(作法)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作文评讲”的套路。教师的评讲,则侧重于存在问题的罗列。这是一种“纠谬法”的教学模式。教师认为,找出问题越多,越说明批改认真,作文评讲课也就越能纵横挥洒,言之有据。至于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仅仅作为点缀,一带而过。所谓“优点不找少不了,缺点不找不得了”,已经成为普遍的心态。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学生憋了半天,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来,又让老师画了大堆的红杠子,批了些‘不简洁’、‘不生动’、‘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这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总摸不到什么门道。这样下去,学生对作文哪能不怕?”结果是,教师愈是苦口婆心,满头大汗,学生的情绪越是低落,作文兴趣越是寡淡。写作练习越多,学生越是不胜其苦,收效越是微乎其微。面对这种情况,张志公先生认为,教师不能做“难服侍的婆婆”,也不能老是做“医生”,而要做“园丁”。一个成功的“园丁”,绝不会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纠缠那些枯黄的枝叶,只会把满腔热情到生机勃勃的新芽上。

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亦是如此。学生对老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和得失优劣的评判,而是从评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学生从中获得的情感信息将直接影响下一次作文。因此,老师下评语要满怀深情,让学生从评语中品出鼓励和希望。茅盾少年时代,在故乡乌镇读书时的国文教员沈听蕉,曾在茅盾的作文本上,卓具慧眼地写下这样的评语,“生与同班年最幼,而学能深造,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与其说这是沈先生的批语,还不如说是赞扬,是鼓励。显然,沈先生当时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日后会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然而,茅盾未可限量的远大前程却无意被他而言中。在使茅盾得以成大器的记功簿上,我看不能不给这位国文教员记上一笔功绩。作家李敖在谈到自己的学校生活时曾说过“语文老师在作文上批‘意短情长,允称佳作’给我很大的鼓励”。而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却常常是吝于鼓励,长于批评。对每一篇习作,总是错别字一、二、三;病句一、二、三;立意不高,审题有偏;详略失当,思路紊乱,剪裁不当,构思一般……一盆又一盆地泼凉水,学生的写作情绪哪里来?写作兴趣又怎样产生?

作文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地实践活动,学生经过一番辛勤脑力劳动写出一篇文章,无论存在多少毛病,总会有可取之处的,教师应抓住哪怕是一点点地可取之处,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常言道:劲可鼓而不可泄。来自教师的鼓励,学生看得非常珍惜。我认为,对待学生的作文应有一种对待维纳斯塑像般的宽容。决不能因为她的断臂而否认这一形象的完美,教师评改作文始终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去品味,要扬弃“纠谬法”,实施“评优法”。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改变一个人而又不冒犯或引起反感,那么鼓励将是一剂最佳的配方,“评优法”与“纠谬法”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教学指导思想的差异。后者生怕学生看不到自身作文的不足,以为教师的“纠谬”立即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点点滴滴指出才心安,忽视了作文本身的渐进性,实践性、自悟性、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忽视了作文主体的主观情绪,前者则用鼓励的方法有效的引导,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

具体地说,在作文批改上,并不是说有问题就不指出,而是要以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为主,这些闪光点,或以约定俗成的符号标出,或以眉批的形式点出。篇末的总批,也应以肯定赞扬为主,即使要进行批评,也应先肯定成绩,或寓批评于鼓励之中,或于批评之后给予勉励。在评分上,教师也不应吝啬,而应根据作文的阶段要求,基本达标即打高分,符合要求就打满分。对于写作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更应有意识的放宽要求。对习作中的错别字,语病或书写马虎的现象,教师要坚决扣分,更要深表惋惜,动之以情,满腔热忱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表达习惯。

作文在评讲上,要一改“纠谬法”那种将存在的问题悉数点出,最后读一两篇优秀习作了事的做法,而应以褒扬为主。教师可将每一篇作文的优点分门别类,一一提出表扬。表扬应该一一点名,特别精彩的段落应在全班朗读,以激发学生的荣誉心,上进心。尽量做到让每位同学都有多次受表扬的机会。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发展、健全全体学生。为此,教师必须收敛自己不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个性,改变有碍学生进步的习惯,不要一片爱心却赢得学生的厌烦与反感,不要让学生在多少年之后才体会到你的一片苦心。学生是一辆上坡的车,一艘逆流的船,一只雾中的小鸟,一位翻山的旅人,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耐心引导、悉心帮助。因此,教师在批改评讲作文时一定要实施“评优法”以鼓起学生自信和进取的风帆。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下一篇:中考历史复习和解题应对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