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19 10:54:5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策略初探

摘 要:双师型教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办学目标的中坚力量,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经途径。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并指出院校主导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较佳模式,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

1 前言

区别于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高等本科院校,以“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业己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然而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在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关于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不多见。只有充分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寻求建设的策略途径,才能切实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确保办学目标的实现。

2 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必经途径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学术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双证”即“双师”。以教师是否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为判断标准,认为拥有“双证”就是“双师”。第二,“双职称”即“双师”。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教师+工程师”或者“教师+会计师”等等,即教师必须有教师系列和行业系列两个以上的职称。第三,“双来源”即“双师”。这种观点强调,“双师”主要指“双来源”的教师,即从整个教师队伍的结构来说,一方面既有专职教师,另一方面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又有来自企业的。第四,“双素质”即“双师”。这是一种忽略形式而注重实质的提法,认为从教师个体素质来看,即专业课教师既具备了企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逐步向教师―工程师、教师―技师、教师―会计师等复合方向发展。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及内涵极为丰富,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与高职高专院校的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细微差别。本科院校的教师不同于高职高专,他们多具有硕博士学位,学历层次较高,理论知识较扎实,加强其实践能力培养,是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

注重教师的技能培养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仅仅靠外出进修、到高校学习深造,不是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好方法,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提高实践技能的最佳途径,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首先,通过合作办学,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过程,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这样将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教学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其次,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C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再次,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设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内容;教师也可带着教学的一些新问题,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3 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模式

从合作实现形式上来看,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模式有政府主导式、校企一体式和学校主导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该模式由政府的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学校“校企合作”联谊协会,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家资源库、企业资源库和“双师型”教师人才库,分别给企业和学校提供资源可供选择。这种模式下,政府要充分扮演好牵头人的角色,既要让地方财政在地方教育费附加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给企业、参与实践的教师和学校适当的补助,同时还要为主动提供实践岗位的企业减少税负,或为其提供一些经营上的便利,提高企业积极性,让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中来。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政府有较强的控制力,能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为学校、教师、企业起好桥梁纽带作用,能有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政府居于领导地位,学校和企业大多显得被动,积极性可能打折扣,尤其企业在落实时,可能找各种借口推脱,甚至为完成任务走过场,不能保证教师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校企一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由学校自己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创办企业,将校企真正融为一体,教师既是学校的教师,也是校办企业的管理者、工程师,或者技术研发人员。或者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赞助学校,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毕业后可以在企业就业,教师在企业工作的同时,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给学生。这种模式下,学校看起来象工厂,工厂看起来象学校;教师看起来是师傅,师傅看起来是教师。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才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校企真正融合,能让岗位确实为师生开放,教师在实践岗位上能放开手脚,参与研发与管理、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有效释放,效果最好。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盈利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如果参与实践的教师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院校主导模式

院校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主动和有关企业联系,将教师送到企业观摩、挂职或顶岗实践,企业为院校提供一定方便,在不影响自己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安排参与实践的教师从事一定的工作,给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院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主动权在院校,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教师,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且如果管理到位,教师能在实践过程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企业兼职教师到院校任教,还能为院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因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有可能没有积极性,导致教师到企业实践受不到欢迎而影响效果。有的企业还需要院校支付一定费用,增加院校的经济负担。

综合三种模式的特点,考虑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及多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院校主导模式是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最佳模式。

4 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

院校一般都和对应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在企业建立访问工程师制度。“访问工程师”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院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学校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既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又可以提高学校服务企业的水平。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制度

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要建立健全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使“双师型”教师在评选先进、晋升职称、晋级岗位、课时酬金、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鼓励和提倡教师考取各种行业资格证书。通过教师任职标准的调整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引导并鼓励教师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业技能等级。

(三)制定和完善师资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

认真制定和完善师资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师资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长效机制。首先,专门制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学习等制度,通过工作合理挂职或顶岗、参与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开发等途径确保专业教师达到基本的实践工作经历要求。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专业和行业发展新动向,更新知识,在教学中引进和渗透新技术、新成果。其次要加大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培训经费的预算管理,为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再次,加强师资培训的多元化,努力提高师资培洲的效果。支持在职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学习,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相应能满足需要的培训基地参加学习,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五)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相关企事业单位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大部分是行业技术的拔尖人才,他们以最新的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参照其职称与工程实践资历,把兼职教师分为兼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承担专业建设、兼职授课和指导实训等不同教学任务,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时间安排制度。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

(六)建立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平台

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可增大信息量,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使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人才及科研信息网,为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各种方式的人才、科研合作活动提供信息与机会,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5 结语

形势是变化的,校企合作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某种模式,而应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畅通的信息渠道,密切联系企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最切实的是要以持续不断的校企合作项目研究和开发为载体,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的同时,取得W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赢得局面。

参考文献

[1]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田江.新建本科院校与青年教师关系架构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13)

[3]杨扬,武鹤,刘海苹,王丽荣.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

[4]王宏志,王B楠,张丽娟,邱欢.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

[5]刘霞.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9)

上一篇:浅谈交通事故中轮胎痕迹的勘查与应用 下一篇:试析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