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媒体记者转型的思考

时间:2022-04-02 10:48:11

关于全媒体记者转型的思考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由于传播的特征,特别需要集采访、写作、摄像、摄影、编制音频和视频、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本文以笔者所在媒体为例,对当下传统媒体记者应当如何克服现有困难,积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提出了问题及建议。

关键字:全媒体;转型

1 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相较于传统媒体,“全媒体”视频现场和文字报道互为补充,报道更立体生动,更有说服力,现场感十足。作为记者,必然要主动融入到这种变革当中,努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势所“需”。

近年来,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开始逐步打破固有的媒介形式,通过与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式,参与现代传媒的变革和竞争,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

2 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存在的难关

全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记者带来的挑战,无疑是严峻的,目前,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存在四个难关。

1.技术难关。

根据全媒体的传播特征,全媒体记者需要集采访、写作、摄像、摄影、编制音频和视频、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必须会使用服务于全媒体采访的所有媒介工具,传统记者对此存在较大技术差距。

2.思维难关。

由于全媒体需要音频、视频、文字等多角度立体报道,作为全媒体记者在现场需要灵活转换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思维方式。文字报道要求掌握详尽的事实材料,展示逻辑性强的复杂内容;视频报道则画面先行,叙事要求生动化、故事化、口语化;而摄影报道更是有其特的拍摄规则和要求,又与视频拍摄原则类似。记者同时切换多种思维有难度。

3.3.采访及沟通难关。

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更大的困难来自采访现场及沟通难关。由于全媒体对采访素材的要求很高,需要各种各样的材料,新闻现场又瞬息万变,留给记者的时间非常有限,搞得精神紧张是常有的事。此外,文字记者和摄影、摄像记者在采访时,因侧重点不同,采访方式也不尽相同,难免会与采访对象存在沟通难度。

4.体能难关。

全媒体传播方式,需要记者装备齐全,但外出采访随身携带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电脑等装备,还有现场采集新闻时使用全套设备的工作强度,比单纯的文字记者要大,后期剪辑花费时间也多,这些都是对体能的考验。

3 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解决办法

从传统纸媒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虽然有难度,但仍可解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解决难关。

1.解决技术难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一切从零开始的学习劲头和勇气。 文字记者要认真学习好视频拍摄技术,还要学会用画面语言叙事。摄影或摄像记者需要加强新闻写作技巧训练,学会熟练采写新闻消息、事件通讯、人物通讯、新闻调查、现场特写、人物访谈、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做到 “十八般武艺”样样都精通,这样才能在新闻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主要通过轮岗和实践课堂解决技术难关。定期让电视部门的记者和报纸部门的记者交换岗位,从不同岗位交流学习,电视部门的记者到报纸部门学习文字功底,加强深度报道锻炼,而报纸部门的记者则在电视部门学习画面的推拉摇移以及后期剪辑制作等。此外,在每周五的实践课堂上,全体员工一起听课,由电视记者讲解视频拍摄和摄影技巧,或者由文字记者讲解深度报道的技巧和注意点等。近年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的记者经历过集体培训和彼此不断的切磋,在转型过程中不断成长。

2.解决思维难关

首先,记者需要有多媒体融合的头脑。针对各媒体的特点,对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要心中有数。如,面对新闻线索时,迅速判断出这条新闻适合做什么样的报道,是一般的消息、连续报道,还是深度报道?然后根据采集的各类新闻素材,进行整合深加工,制作成音频、视频、图片新闻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新闻原料的新闻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记者要有多媒体发稿的思维意识。不但要考虑文字如何写,还要找准报道角度和表现形式,让照片和视频最大程度表现出新闻价值,争取不同形式的报道能在形式上各具特色,内容上相互补充。平时,全媒体记者要学会每遇见一个新闻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样思维方式,以胜任各种媒体形式的报道要求。

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为例,在电视部,资深老记者的经验:好的视频作品,其实是“七分拍,三分剪”。这和文字报道“七分采三分写”道理相通。这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此外,电视记者学习了文字报道的特征后,报纸记者学习了摄像报道的技巧和特征,在实践中多加实践,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积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3.解决采访及沟通难关

首先,要做足采访前各渠道的相关资料搜集,提前准备好现场可能出现的多种应急报道方式的预案。因需要采集大量素材以满足全媒体传播需要,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尽量做足各渠道的相关资料搜集,以便现场采访时有更充分的素材选择,并可事先根据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多种应急报道方式的预案。

其次,需要花更多时间和采访对象前期沟通, 并在采访现场采用一定的采访和沟通技巧。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事先列好有关采访提纲提前告知采访对象,并告知采访对象需要文字、摄像、摄影等采访,并积极沟通,助其克服镜头恐慌感,让采访对象提前有心里准备,方便现场采访和沟通。。采访时尽量让受访者放松心情,多问点让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关问题,适当采用一定的采访技巧来引导,就可让采访对象娓娓道来。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在镜头前,流利的语言表达,现场的随机应变等,也是文字记者平时要经常锻炼的一项基本功。

有一次,笔者拿出纸笔文字采访时,采访对象不愿意面对摄像机接受采访:“别拍我,我害怕镜头。”采访中,遇见过不少这样采访对象,笔者积极解释,多谈及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努力让对方放下心防,在对方娓娓而谈时,拍摄最自然的画面,努力实现文字详尽、画面丰富、镜头感强等于一体的优质新闻。

4.解决体能难关

首先,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加强体能锻炼。全能型记者无论从体力还是脑力上说,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因此,特别需要记者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平时还需积极加强体格锻炼,以良好的体能来应对职业挑战。

其次,加强媒体记者团队作战意识。现场的采写、音频的录制、视频的拍摄与剪辑、网络专题的制作、手机应用平台、报网互动平台的应用等多媒体技术,仅靠单人的力量很难全部顾及并做好。只有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不断提高报道时效、扩大传播范围,同时还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弱点,达到传统媒体达不到的效果。

在以培养全媒体记者为导向的上海石化新闻中心,当面对如上海石化两会、职代会或金山区两会等重大报道时,通常会采用两到三个人组成小型团队进行报道,并且在采访现场明确各自分工,如摄影、摄像、录音整理、文字分析报道等,最终,报纸、电视、网站和手机报的后期编辑再粘合成一篇或者一整版的综合性报道,这样形成强势报道,可给读者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达到宣传报道目的。

总之,全媒体发展形态下,传统媒体记者既要淡定从容,又要主动求变;加强对身的专业要求,努力适应全媒体传播、采编、运营的新环境,力争把自己打造成突破传统媒体界限,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景中《准备好,做一名全媒体记者》,载《青年记者》2010年第7期。

[2]蔡雯《媒体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载《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

作者简介

陈英英(1983-),女,汉族,江苏盐城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闻中心记者、编辑,研究方向:企业媒体。

上一篇:北京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分担系数与出行结构优... 下一篇:浅谈交通事故中轮胎痕迹的勘查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