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聋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9:13:15

摘 要:不良的习惯对聋生个性和适应性的发展形成负面影响,最终会导致不良行为模式的形成,严重影响聋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探讨加强聋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聋生;良好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36-01

习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 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的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向上的重要精神动力。由于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许多聋哑学生形成自卑、孤僻、多疑、自私、固执己见、甚至是行为过激等多种不良性格和坏习惯。因此,聋校教师应结合聋哑学生身心特点,加强聋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制定规则,严格遵守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聋校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更应加强行为规范的建立,给良好习惯的培养制定有效的规则,以规章制度来统一规范聋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可以结合聋生实际,结合学校的管理条例,制定出《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从聋生的仪表服饰、卫生习惯、课堂纪律、就寝就餐纪律等方面制订出详细的标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做到有规必行,有规必止,让聋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以情感为导向,关爱聋生

聋生由于其自身特点,或多或少总会有自卑的心理,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情感方面上是比较敏感脆弱的。教师应以加倍的耐心和细心,给予学生极大地关爱。对聋生要少责备,多鼓励,多表扬,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使聋生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聋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导聋生,使他们分辨出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区别,判断出好、坏习惯的标准?明白不同习惯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后果?教师予以引导,讲清道理的过程中,应以情感为导向,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老师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无微不至地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内心,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若是聋生犯了错,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充分顾及聋生的自尊,使聋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教师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聋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教师还应注重发掘每个聋生的闪光点,并大力表扬鼓励,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真诚的指导、肯定和赏识,鼓励他们。并以满腔的热情去赏识他们、鼓励他们,以此来提高聋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习惯。玉璞需雕刻,铁杵可磨针。教师只有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温暖聋生的心灵,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指明他们前进的方向,激起他们的动力,扬起他们拼搏的风帆,鼓励他们乘风破浪,达到理想彼岸。以自己满腔热情在聋生的心灵深处点燃熊熊火焰,以自己诲人不倦的精神,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为社会造就有用的人才。

三、以人格魅力感染聋生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对于聋哑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更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聋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首先要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以自然和谐的美给聋生留下美好印象,其次,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教育聋生的过程中,以智慧去获得学生的信任。再次,还要注重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聋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以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例如,看到地上的纸屑,教师主动弯下腰去拾起扔入纸篓中的行为,会给予聋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是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的。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四、给予学生适当地心理辅导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缺少语言,接受信息少,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与正常人交往困难,缺乏热情,容易产生不合群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地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治疗受挫的心灵,调谐不适和焦虑,减缓心理压力,从而培养学生宽容、同情、合作、坚毅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优良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聋生知识结构,丰富聋生的课余生活,强化养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使聋生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让他们能认识自己的心理,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聋生的水平。心理辅导尤其要注重培养聋生的是非感,因为许多聋生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是非标准,合意的,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合意的,往往一句也听不进,表现得十分偏激。教师一方面引导聋生做事要三思而行,要主动用正确的是非标准去衡量和思考。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聋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规范和法制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聋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感。以防聋生的过激行为的出现,只有培养聋生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奠定心理基础。

五、强化教育手段

良好行为习惯必须经过反复训练、示范、矫正才能得以巩固。因此,必须运用强化手段,加强检查、督促、评比、竞赛等,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使用惩罚性心理教育,对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制止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刺激、激励学生把正确的观念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去,以此来改正聋生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而且能培养聋生的受挫能力以及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聋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从聋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培养聋生良好习惯的方法,从而使聋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玉伟,胡长庚.对当前情感教育状况的观察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上一篇: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下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