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探讨

时间:2022-10-06 12:03:23

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探讨

摘 要:新课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得到人格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34-02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就自己这方面的作法归纳如下:

一、激发写作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写作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满足写作期望需要的认识倾向。现在的学生,各方面的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只有不断满足精神需要,才能激发写作兴趣的。

(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例如在学校开展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采用的办法是: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家户户都发生了许许多多可庆可贺的变化,由于你的父母亲忙碌于家庭建设无暇顾及、或口笨手拙、或其他原因而没有办法给人夸耀,以感激党的富民政策之好,你作为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与骄傲,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能力完成父母的美好心愿?

(二)抓住时机,激发兴趣

再如今年入冬后,天未下雪,气候干燥,流行性感冒频发,咳嗽、肺炎等疾病等接连发生,尤其是学校更为严重,影响学生们正常上课学习,路上一刮风,尘土飞扬,很多人都希望苍天下点雪,以湿润空气,减少时疫。后来天果然下了一场小雪,我不失时极地激发学生写雪的兴趣:

昨夜这场雪,下得如何?究竟好在哪里?正当同学们七嘴八舌抢着述说不罢休时,我及时提出: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手中的笔杆子写成文章来回答?

(三)撷取生活镜头,激发兴趣

又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作文训练时,我采用08年5・12汶川地震后,人们奉献爱心洪流中一特写镜头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08年5・12汶川地震后,一位衣着破旧,生活朝不保夕,以捡破烂为生的孤寡老人,将自己平常忍渴挨饿,经历种种艰辛一角一角积攒起来的零碎钱通过银行兑换成一张百元钞票,慷慨大方地装进“救灾爱心箱”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难道你不为他的高尚行为深深感动?试从“5・12抗震救灾”、“舟曲水灾爱心活动”或其他时候自己奉献爱心,关注弱势群体的事件中选择一件最值回忆的,并将整个过程梳理清楚后,详略得当地写出该事。

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满足其需求,以体现其“情感、能力、道德”等令人喜爱品质为目的,就能取得相应的好效果,因为这是写作的原动力,所以是前提。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项目训练是培养和提高

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文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是一个相关联的同一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文是作文的范例。但课文阅读是多项目训练,而对应的作文既可以单项目也可以多项训练。

(一)紧扣课文要求进行写作训练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山中访友》阅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弄懂课文写作目的、写作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与之相应的写作项目训练:

学校背面是条垃圾遍布的河流爷爷,你是河边觅食的鸽群中的一只小鸽子,请采用拟人、想象等修辞方法带着忧患意识与县城居民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告诫人类与自然界该怎样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写作训练

现在的家庭条件普遍好多了,子嗣不多,孩子娇生惯养,不解父母苦心,不尊重父母现象时常发生,因此,我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背影》讲读课文时,采用如下阅读与写作对应项目训练:

阅读方面:①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借助文章提示和有关材料弄清该散文的主题――表现“父爱”;②该散文“散”开之笔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是略写的,哪些是详写的,详略安排旨在突出主题;③探讨《背影》题目艺术匠心:让学生用《我的父亲》、《父爱》替换比较韵味――原题含蓄隽永,以虚写实,独具一格;④品味《背影》语言,用重点段父亲车站为“我”买橘子送行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单是……”段落比较。《背影》平实语言抒发浓郁父爱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华丽语言突出百草园趣味无限,抒发儿童对百草园喜爱之情。

写作方面:Ⅰ、对应阅读“①”、“②”,若写一篇《我的母(或父)亲》为题的记叙文,主题应确定为“母(或父)爱”;详略应设计为:详(点)最能体现母(父)关爱子女的一件事(子女生病、闯了祸等特殊情况下做的事),略(面)外貌、工作、喜好等方面。Ⅱ、对应阅读“③”另给一段短文,让学生前后位组成小组讨论进行拟题目训练,通过该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拟题目的要求为简练、准确和独特即可。Ⅲ、对应阅读“④”,让学 生课后写一篇《我的母(父)亲》或相关题目的记叙文,作为给母亲或父亲的“生日礼物”。

三、善于观察并日记积累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和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很多学生得到作文题目或作文要求时往往无从下手。问其原因是“不会写”或“没写头”。为什么会如此呢?究其深层缘故是:对要表达的事物缺乏最基本的观察,更不要说抓住特征,当然也不会采取恰当的表达方法。观察,其实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行为,是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本领。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呢?

(一)观察事物要全面

“全面”是说对事物的全貌,对事物的发展的全过程,对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这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等等,要观察清楚。

例如我教学生写《我们的学校》这样一篇以说明为主的文章,先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地理位置、朝向、周围环境,再按进校观察顺序和方位,观察学校院内布局、重点观察融合教学、实验、办公一体的大楼,了解学校的历史、业绩、教职人员、学生等情况。

(二)观察事物要善于抓住其特征,才能写出特点

“我们的学校”的特征是“新”。学校于08年3月开始征地,至2010年11月19日交付使用,历时不到整三年。因为“新”学校大门尚未安上,靠南边六层教学大楼与靠西边六层师生公寓大楼间的花圃景点、活动场地都空着,仅有建设效果图牌。但教学大楼水、电、暖齐全,初三级10个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六楼会议室还安装多媒教学设施等。公寓楼前边东侧是电子拉门的侧门,公寓楼后面是师生餐厅和水暖房。整体学校造价有3亿之多。

(三)观察事物要善于思索,在思索中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在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培养。国家花费如此巨资又在不到整三年时间建成“我校”,足见对初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西边仅一墙之隔的县一中是全州树立的花园式高中。县一中近几年高考入选人数连年上升,进入名牌和重点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多。这暗示我附城初中的学生只有发奋勤学,才能进入县一中,也只有不断努力才可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大专院校,而后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县上把全县最大的初中(我校)与最大的高中一中都建造在南临龙头山,西为胭脂三川最大河川苏集川畔是有深层意义的,是希望能为全县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龙子龙孙源源不断。

(四)观察要不怕辛苦和麻烦

如调查我们学校规模、成绩、投资以及县一中近几年高考情况等是要花时间、精力,要嘴巧、脚勤,否则无法知晓的。

最后还要在观察过程中,将观察结果与写日记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好办法、关键步骤。

四、教师下水范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依据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提前写作一篇相关的下水范文,以供学生效仿学习,并就该次作文强调的有关方面在读范文时一一列举出来,或详略处,或开头与结尾,或景物衬托等方面,予以必要提示。相比之下,这种方法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摹仿掌握。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往往依葫芦画瓢,难以求异创新。教师应该就某些能突破的方面及时给学生友善提醒,否则学生会望文胡编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心理学》1988年10月第一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第206页

上一篇:加强聋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激发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