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之我见

时间:2022-10-19 08:56:54

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之我见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由教学理念指导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手段等都会呈现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通过身体姿势来辅助教学

身体姿势是教态的一方面,它起到辅佐教师教学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外在形象,它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外在身体的姿势,同时教师的精神状态也会暴露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运用身体姿势语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站立姿势

站立是教师的基本功,一般情况下教师应站着讲课。教师的站姿可以采取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自然式,即两脚平行分开与肩等宽;另一种是稍息式,即两脚前后分开相距适中。教师不管采用哪种站姿,都应挺胸、收腹,充分显示稳健、精干,做到站如“松”。教师的站姿反映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站姿随意,不讲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站的位置应以教室的正前中央、讲桌与黑板之间为主,并应该根据课上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移动。通过移动,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移动中,教师可以得到片刻的休息。教师站着讲课时(除板书时)应面向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表现,当完成板书时,要尽快站到黑板的旁边,避免挡住学生的视线,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身体应微微前倾,給学生以亲切感,缓解其紧张的情绪。教师讲课时,不应双手插在裤兜中或双手背在身后,这两种姿势会显得教师玩世不恭或傲慢无礼。

2.走动的姿势

教师每节课都是从走上讲台开始的,讲课中适当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防止单一地刺激給学生带来的视觉疲劳。教师在走动时应注意:身板挺直,两肩端平,步幅适当,步伐稳健而轻捷,手臂随着脚的移动而自然摆动,要端正教师的形象。走动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通过走动,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或小组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活动绩效往往受兴趣所指挥,有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时,工作效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反之,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工作效率只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内容博大精深,教师的课堂设计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对知识的掌握就全面,课堂氛围就活跃;反之,教师的课堂设计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课堂氛围就感到沉闷,学习起来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如果对语文内容直白地讲解,不能将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喜怒哀乐,就会使学生感到语文内容是枯燥的,缺乏听课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要用语言创设一种生动的情境,通过自己的精彩讲解,学生才能被深深吸引,因此,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力求精而简,把知识难点化繁为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并配以肢体动作才能吸引学生,有感召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2.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它的表现形式比较综合,既有图像、文字,又可以配上音乐、动画等,强大地视听结合的效果,可以把语文课本要表达的内容生动、逼真地创设成一个情境。学生摆脱了以往枯燥地死记硬背,在看、听的立体化学习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学习变得活泼,寓教于乐。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在网上学习,自由度增大,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来掌控学习,查找感兴趣的学习资料,通过聊天探讨学习等,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写照。学校不再是教育学生的象牙塔,书本也不是教育学生的唯一途径。传统教学中,封闭的教学环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知识变得机械、死板。因为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积极性差,严重破坏了学习语文的环境,以致学生对语文课堂越来越没信心,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的。语文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总之,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都是学习语文的途径。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和谐的教学局面

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給每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并提示:“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设条件,善于发掘后进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給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

由此看出,教学方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来把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对教的感受,对学生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在抛开传统单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初中英语中多元化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