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加强本科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探略

时间:2022-10-19 08:09:34

地方高校加强本科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探略

【摘要】地方高校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过程规范为抓手,教学方法改革为切入点,实行教学过程改革,以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课程 教学过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61-02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地方高校应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如何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积极稳妥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围绕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广西大学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三项原则(即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确定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内容:教改、学改、考改、管改(“教改”是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学改”是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与研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考改即考试方法改革,加强过程评价;“管改”即建立适应课改需要的管理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重点改革措施,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一、地方高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传统高校教学管理中,往往更重视最终结果,而忽略过程管理。实际上,任何一个中间环节的质量缺失,都会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学过程管理,可监控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防止中间环节出现纰漏,确保本科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既是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既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包含学生自我学习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过程一结果”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家十分重要的教学研究范式,原意是以采用客观观察、实验或准实验设计、相关分析等统计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实证性研究,其对正面临新的方法论抉择的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管理学中“过程论”告诉我们,过程决定结果,结果是过程的必然反映。良好教学过程的最终体现的是优秀的教学成果,而优秀的教学成果则依赖于良好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的兼顾,既不能重结果偏过程,也不能因偏重过程而牺牲结果。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取得一定的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彼此联系的活动方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架设在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桥梁,正是基于这三者的重要关系,广西大学的本科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

二、地方高校课程教学过程改革的具体展开――以广西大学为例

长期以来,“教什么”和“如何教”被看成教师的基本学术自由,但是,对学校教育来说,以掌握课程、教材知识为主的教学环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比重最大,涉及知识面最多最广,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全面,对学校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大。因此,广西大学为保障课程教学具有最佳效果而重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为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规范习惯上认为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一种“固化”,如何处理这对矛盾呢?教学规范如若能以“适度”规范为特点,则不但可以保证规范的落实到位,而且能使教学过程管理更行之有效。规章制度明确具体,淡化形式改革,简化各种课改表格,注重内容变革,使教师易掌握,才既能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又不过分地约束、限制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规范不是要把教师管死,而是要把教师管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规范的制定,真正走出教学工作高效率的新路。

(二)赋予教学基本要素、环节新内容

原有教学进度表已不适合现有教学要求,由教学日历代替。除含选用教材、授课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作业布置情况、答疑、习题课与讨论课安排、任课教师信息外,增加了课程助教信息,方便学生与助教的沟通。教学日历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课进程负责编写,于开学第一周内向学生公布,这种要求是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也让学生提前了解该门课程的总体状况,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根据授课的需要,适时开设习题课,明确每次习题课的具体内容并列入教学日历。批改作业与小组讨论环节要求课堂讲授结束后,教师安排课程助教主持讨论或小组学习,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重要手段。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形成性评价

自20世纪中后期我国教学论初步形成以来,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把教学过程仅仅当成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忽略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相应的,长期以来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就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我们的教育就形成了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模式,这必然导致诸如学生学习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传统的本科教育,评价方式始终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大多用于对学生作出评定或区分等级,了解教学目标完成程度,评价教学结果有效性,也即着眼于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评价,应该是以参加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出的评价。应鼓励考核方法改革,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转变,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考核,着重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评价。改革平时成绩考核比重,加强对课堂内外诸环节的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考核可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平时作业、论文报告、课程设计、实验、测验等内容。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平时考核,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由占课程总评成绩的原30%提高到40%~60%。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四)重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呈现的方式、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重记忆而轻创新,对照本宣科的轻车熟路,对书本知识累积的过于崇拜,对死记硬背的顽强固守,对填鸭式注入式的恋恋不舍,教师不善用好方法施教,学生不能享受先进教学方法,高校教学难能生机勃发。因此,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国家在教学方法改革上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呈现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共同点:重视讨论和交流、重视合作学习、重视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化、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可以改革考核方式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规定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是教师的责任。在新的《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中对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职责均提出“承担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工作”的要求。其次,为改变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现代版的照本宣科状况,取消原有多媒体上课补贴。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探索和推行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课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五)完善研究生助教管理

学校积极推动助教制度改革,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假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也适当减轻教师教改压力。所谓助教工作是指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通过应聘担任助教,参与教学服务,锻炼工作能力,获得社会实践环节学分的行为。学校规定每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必须承担至少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所助教本科生课程至少为2个学分,并通过助教工作获得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学分。助教要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教学工作,指导实验、课程设计,课程的考试及监考、阅卷等教学任务。辅导本科生课程的助教研究生须随所辅导班级听课,协助考勤,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该课程进度。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下半年根据课改进展,加大经费投入。硕博士生导师须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其本科课程助教工作。

三、课改开展现状与问题

开展试点以来,广西大学本科课程改革已在全校所有学院开展试点工作,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1学年底。参与课改教师人数达到2674人次,配备研究生助教2883人次,课程达到1760人次。许多课程在教改方面的探索受到了学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一些参加课改教师早在学校提倡课改之前就已经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课程改革成效显著,经实施课改,有23个项目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立项。

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没有完全落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二是由于参加教改的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却没有在工作量计算中有相应体现,直接影响教师参加课改热情,需要改革学校工作量计算办法。三是大班上课问题亟待解决,人数太多,给考勤、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平时成绩评定带来诸多困难。以上环节也将是未来改革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课程教学过程优化探析 下一篇: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绎课方式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