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时间:2022-10-19 07:05:5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摘要:传统汽车一直使用的是石油等化石燃料,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储藏量和可开采量资源正面临枯竭,加上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采用混合动力、乙醇燃料、氢燃料等作为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主流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源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发展 动力 前景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汽车业也进入发展新阶段。汽车业“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也已发生变化,中国汽车业将从过去的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实力。具体来看,一方面提倡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另一方面,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汽车行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基本上都是完全依靠石油资源的汽柴油燃料时代,随着能源的枯竭,近几年世界汽车行业也已发生了大的变革,都在致力于研制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领跑者。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补贴政策将会有效的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企业的做量与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去创造更多条件。将会以试点城市为核心,设立试点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推广;改善原有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资金补贴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将向全国推广;对充电站的建设进行财政支持。

根据权威数据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102年底,政府累计安排补贴资金达到88亿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万余量,截止2013年5月推广数量高达4.2万余量,截止今年7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已经达到4.8万辆。截止2012年底我国也已经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48个,建成电桩800多个这也将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也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将会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估计到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业做大做强的基石。中国也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2015年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品牌,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骨干汽车企业应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力、发动机等主要总成与关键零部件研主导能力。

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具体包括:第一,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第二,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新能源汽车动力源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乙醇燃料:乙醇燃料相对于普通化石燃料由于其价廉物美的特性,早已变成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燃料替代方案,也是目前国内颇为重视、已经得到推广的新燃料。乙醇燃料比起汽油、柴油来更加环保并且能够很好的起到减少污染的效果。这种燃料一般是与传统的油、柴油混合起来使用。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结构做很大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乙醇燃料。同时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小麦、水稻、甜高粱、木薯、甘薯以及甘蔗、甜菜等农作物制造,甚至连农作物的秸秆都有可能被用来生产乙醇。

混合动力:以油电混合动力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先进性。其机械与电子方面都有许多新的突破性发明,再加上其能源消耗更加节约与合理,已作为混合动力源汽车的代表。除油电混合动力之外,还有气电混合动力、油电气混合动力等,这些方案虽然复杂,但未来应用的前景依然被专家看好。

氢燃料:在能量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音低等特点的氢身上研制利用氧与氢的反应来输出电力的氢燃料电池至今依然是各国的科技精英主攻的课题。不过,相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复杂,另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氢燃料内燃机也开始流行,并且研究进展迅速。有专家认为氢燃料内燃机既可以采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庞大工业体系是实现氢能源经济的最佳途径。氢燃料的突出优点是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而且与油类燃料不同的是,即使氢燃料在氧气含量稀少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正常燃烧,从而降低了氧气的消耗。

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将会赢得市场,并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将在有效改善我国空气质量以及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将会促进我国汽车行业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1]杨海霞.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起步[J].中国投资,2009.03

[2]杨海霞.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机遇[J].中国投资,2008.09

[3]洪永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展望[J].汽车科技,2009.04

[4]沈玲.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策略[J].上海汽车,2009.01

[5]罗少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作者简介:杨向丁(1991.03.20--),男,籍贯:甘肃,上海电机学院

杨青(1994.01.12--),女,籍贯:云南,上海电机学院

指导老师:佟亚洲

上一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缺陷及处理对策探析 下一篇: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转动设备轴承温度高的原因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