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时间:2022-10-19 05:00:58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对象为青少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对美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而培养学生对意境的理解是中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语文教学;诗的意境

一般认为“意境”的正式提出始自王昌龄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意境,它抓住了诗词艺术美的特征,作为抒情性作品中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哲学基础为先秦时期庄子的游心哲学;意境的准备期为两汉魏晋;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通过对境象的把握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诗歌的美不仅在于诗歌的语感,更在于诗歌的意境。因此走进诗歌的意境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本引入了大量的古代优美诗词,大家都知道,领会古诗的意境既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又是古诗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抓典故

古诗中诗人常用典故来蕴含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碰以此类古诗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明典故的出处,明确典故的场景,从而体会用典故所需表达的不尽之情意。

二、变换角色

唐代诗人喜漫游天下,赠别诗因之空前繁荣。在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每一位诗人都写过赠别诗。在那些传唱不衰的唐诗中,有许多都是别离之作。南宋严羽在《论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戎、乡旅、迁谪、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是啊,从古至今,友情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吟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们又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让学生们摇身变做千年前的“小李白”、“小杜牧”来体会诗人在与朋友离别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会怎样说?又会怎样做?

三、扑捉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对于诗词意境的营造显得尤为关键。如“孤雁、枯藤”等意象描绘的意境的多为给人以“忧愁、忧伤”之感;而“青山、绿水、红杏”等意象所营造出来的则是欢快的意境。因此扑捉意象对于把握整篇诗词的意境是一个关键点。意境的创造依赖于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假若我们把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艺术形象看成诗中意境的本质内容,那么分析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认识其艺术形象,则是分析意境的重要一环。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们首先可以扑捉该诗词的意象: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想象该诗的意境:江水从远处奔流而至,把南天门从南天门从中切断,两山夹峙,像一座巍峨的大门,为浩浩荡荡的江水打开。长江碧水,向东倾泻,因地势之故,急转回流,声势倍壮。两岸青山,夹江对峙,奇峰争出,神态如飞。晴空万里,沿江眺望,忽见一只鼓着风帆的小船,远远驶来,小船就像来自小船的近旁。抒发了作者雄放的豪情壮志。

四、了解写作背景

由于学生和诗人不是处在同一时代和同一环境,学生对于当时的历史、器物、服饰、风土人情、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在理解上有隔阂,并不利于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古诗词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首先需要学生理解这篇诗词的写作背景,要知道诗人写这篇文章的心情如何,要表达的思想如何,以及诗人的词风如何,只有明确了系列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来理解、来把握整篇诗此,进而领略其中的意境。

如理解孟浩然《宿建德江》一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将诵读、点出意象,更需要了解作者的处境及写作背景。诗人孟浩然生活在开元盛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画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终身布衣。该诗为诗人科场失意后漫游时期,在建德江边的感慨。因此,该诗中,不论是烟渚、天低树、月都抒发了诗人羁旅愁思,给人以“最难消遣是黄昏”之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诗歌的鉴赏讲成了知识灌输课。降低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大多学生希望对诗歌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于诗歌意境的教学方式,学生较为喜欢。 诗词中的意境变化多样,美轮美奂,诗词教学方法也将会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改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中的意境,将对成长期的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艺术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浅议 下一篇: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