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探讨

时间:2022-10-19 12:11:19

民营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探讨

【摘要】文章把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中,科学客观地分析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探究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突破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瓶颈,为推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充分激发全社会各方面创造活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民营企业 SWOT分析 战略

过去十年间,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间投资已经占据投资总规模比重的62%,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客观地就其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态势做出准确分析,促进民营企业这一最大的经济群体在今后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我国民营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凭借其明晰的产权关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使企业具有高度灵活的经营决策权、资产支配权、用人选择权、内部分配权,可以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灵活应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凭借其利润最大化的首选目标,使企业在市场压力与激励下产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渴望通过创新知识与技术来更新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凭借其具有功能的互补性,使得企业可以与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协作,弥补自身规模较小、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的固有劣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可以说,经过多年发展,民营经济以其发展方式的迅速转变和动力、活力的充分激发,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三支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力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劣势。首先,进入门槛高,民营企业处处受制。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产业布局依然不尽人意,民营企业的登记范围仍然只限于在批发零售、工业制造、居民服务等传统行业,一些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成为了民营经济进入困难的“玻璃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宽泛发展环境,在“市场准入”上缺少公平竞争的政策待遇,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几乎所有收益稳定、高利润、处于产业上游的行业都被国有经济垄断控制,资源性、要素性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同时,个别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民营经济不仅发展空间逼仄,在项目管理上与经济主管部门的冲突往往会使其得不到项目,处处受制,加之民营投资的管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大大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

其次,创业起点低,民营经济自身先天不足。细数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虽然数量、规模、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但整体看,发展到目前,不少民营企业都未能以科学、现代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先天不足与弊病日益暴露。大多数民营企业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在创业初期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追求目标短期化使得民营企业仍从事劳动密集、附加值低、能耗高的行业,加之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结构治理模式不够完善,人才总量不足、素质普遍不高、研发人员较少,科技含量低、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致使产业结构单一,这些都使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处于市场竞争中的脆弱环节,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再次,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融资有待拓展。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难在相关部门努力下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一遇经济调整,信贷收缩,民营企业将受到较大压力。从银行角度看,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没有专门制定对于中小型民营的信贷标准,且民企稳定性不强,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银行对民营企业经营情况、业主能力无精力足够了解,致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和成本太高,风险机制设计制约了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同时,大部分商业银行县级支行“边缘化”,撤并网点、上收权限、集中资金投向重点项目等,使得民营经济的集聚区县域信贷投放受阻。此外,办理抵押贷款环节的工本费、评估费、登记费等相关费用过高,担保机构少、社会信用环境落后,征信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等也是制约民营融资的重要因素。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机会。当前,十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34位民营企业家党员当选为代表,这使得广大民营企业看到了新希望,服了一颗倾心企业发展、做好长远规划、努力做强做大的定心丸;十报告不仅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破除发展障碍、扩展新的发展领域给予了政策支持,更为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性调整。同时还强调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无疑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压力与责任、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资本运作越来越活跃,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成本优势趋于弱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刚性约束越来越强的大环境下,民营经济在吸引外来投资、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等方面,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此次金融次贷危机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工业利润、税金下滑2~4成,其中民营下滑2~3成;房地产税收由高增长逐月下降至-1.75%;民营销售占比下降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仍面临着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创业起点较低、融资渠道不畅、抵御能力有待考验等“老大难”问题,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破除发展障碍,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把民营经济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和强大支撑,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创新战略格局。

打破政策限制壁垒,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活力。一方面,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打破政策限制与区域壁垒,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新格局,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活力,最根本的途径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改变目前的投资环境。加大国有、集体企业资本的有序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从而加大民营经济的广泛进入,拓宽民营企业发展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营经济进入相关领域,特别是在电力、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石油等行业的垄断领域;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拿出明确的年度开放计划,规范招投标行为,针对公共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与运营如供水、供气、供热、市政、交通、污水垃圾处理,根据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参股控股、建设移交、项目融资等方式,吸引民营资本进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凡是国家法律法令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

另一方面,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变对民营企业管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的状况;认真构建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投资平台,全面清理限制、阻碍、歧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确保民间资本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贸易、财税扶持等方面待遇公平化;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降低收费标准,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乱收费、不乱罚款、不乱摊派,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各级各部门应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抓好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做到用市场经济手段促发展,重引导不越位,善管理不错位,抓服务不缺位,真正使民营企业感到“安全、实惠、可靠、方便”;积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创业服务、投资咨询、管理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培育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管理创新,加速企业现代化改造。民营企业中有很大比例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传统的家族制企业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机制,才能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尽快突破瓶颈,协助家族企业成功转型,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首先,民营企业主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其次,中小型民营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打破封闭的产权模式,形成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再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提高人才意识,自觉遵守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科学的人才战略,把人才提高到关系企业命运的战略位置。用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竞争、发展优势。

第二,环境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就要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营经济从数量型、分散化的扩张模式转向质量型、专业化、集群式发展模式。在民营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要突出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结合,创造配套的产业环境,确定“多与不如少取”的支持原则,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传统改造升级步伐,围绕主导产业,选择民营企业重点支持,重在做大、做强;围绕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选择民营企业重点支持,重在做新做优;围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中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重点支持,重在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第三,技术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由资源粗放加工型向资本技术驱动型转变,是提高民营企业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政府要积极做好网络资源的整合,为民营企业提供市场化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发挥其信息咨询、产品展示、网上交易等多种新商业文明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园、创业园、创业中心等载体建设,强化各类载体的孵化作用,发挥其集成信息、产权交易、技术转移等多元组合服务功能,使民营企业发展创业更加便捷,推进民营企业滚动发展;依托产业集群等技术服务平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发挥对民营企业嫁接改造、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等技术资源优势;有机整合各类协会、商会资源,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行业商务信息和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

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要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与信用水平,加强与银行的沟通,用良好的信用文化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自身信誉度。

二是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态度,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一视同仁,改善信贷管理结构,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领域,扎实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时,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

三是广泛发展社区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性银行服务,提高小型金融机构覆盖率。

四是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需要通过银企联手、吸引社会投资等手段,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行业性小型金融机构、地区式科技融资平台等多投资主体的民间金融。创新民营经济的金融扶持方式,针对成长期和扩张期的科技型、先进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放宽贷款利率范围,创新收益方式,找到与高风险匹配的高收益,将收益与企业发展挂钩。

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用担保体系与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型、微型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提供配套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中小板、创业板中的中小企业比重,采取“投贷联盟”模式,政府建立相应的风险资金补偿机制,引导民营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形成永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优胜劣汰是市场运作的自然规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更应考虑到如何规避企业扩张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坚持运用风险、效益兼顾的根本方法,以全球视野谋划自身发展战略。

首先,要树立百年企业观念,从追逐短期利润向做精、做优相结合的战略目标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树立废物循环利用理念,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形成崇尚科学、降低消耗、永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其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高度重视过硬优质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出口+内销”的双向发展,并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转移,进而提升发展规模和档次。

再次,民营企业覆盖越广、扎根越深,就越有利于区域经济抵御风雨侵蚀。因此,国家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选择行业龙头民营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多方向引导优势企业把自身优势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增强民营企业的产业支撑力、规模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同时,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资本运营、联合兼并、利用外资等方式实施名牌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自身市场影响力,形成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使企业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增强发展后劲,增加区域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

责编/ 王坤娜

上一篇: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立法问题刍议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