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18 11:12:14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使得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总的方面来看,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够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寓乐于教,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等。无疑,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 、直观性,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因此,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在认识上和应用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它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不能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如果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个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文教育,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比以机代替更为重要,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灵活的或适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行之的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要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防止教师主导功能的退化,成为课件的解说者和机器的操作者。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作用,甚至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为了简单的电子讲稿。要知道多媒体课件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剖析讲解,没有教师对教学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将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媒体的应用目的自然是促进“教”。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际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的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识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文章。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在教学中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减少学生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会给新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都具有相对的局限性,长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虽然形象、直观,学生好理解,这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学生只是理解并没有真正掌握,往往会出现学生课堂内容理解了可是作业不会做的现象,这正说明使用课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并根据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惑释疑。

三、不能忽视学生的朗读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和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此,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应该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是靠学生读书读出来的。”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多读是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力最旺盛的阶段,这个年龄智力和技能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记忆。学生读的次数多了,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也会逐渐加深,不但可以锻炼其记忆能力,又可以发展其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往往会形成教师一言堂,由于人机交流方便,界面好,操作方便,教师往往只注意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很少注意到朗读这个重要环节,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需要注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就可以了,很容易形成疲劳,也不能有节奏地调节课堂气氛,不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学生的印象自然也不深刻了。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但如果在课件中集中太多的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过多运用,学生的思维反而会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语言学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言学教学。

四、不能忽视教师的板书

我们过去常说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但在现实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相反,如果老师把多媒体图片资料呈现给学生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引领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教材的意义,也不用粉笔在黑板上把重要的内容写下来,一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试想,学生又能从中学会多少?记住多少?领会多少?所以把多媒体课件资料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和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挖掘内部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不能忽视适当性原则

任何教学媒体都只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手段,多媒体选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目的的完成具有潜在的能力来进行选择,对媒体的选择不在于好奇,而在于适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的目标都是最佳的,每一种媒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或属性,这些特征属性使每一种媒体应用在某一教学情境下比其他媒体更合适。比如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不能把多媒体看作时髦的道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容量并非越大越好,媒体并非越先进越好,而要以较低的成本、代价,尽可能地取得最好的效益。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这是其优点,但在大容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学生来不及思维,还没有回味过来,屏幕上的内容就已经换成了新的内容,因此容易煮成夹生饭,

在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消化这个因素,要保证学生能接受,来得及思维,真正把问题搞懂,不能因发挥多媒体的特点而无限度的过多的使用多媒体,造成学生贪多嚼不烂,多媒体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我们运用多媒体时不是炫耀这些工具,而是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归根到底追求的是效益。还有,呈现的时机要恰当,特别是当教师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在强烈的刺激下充分调动内在情感,展开无限遐想,以推动语言思维和语言文字的组合,

总之,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要让多媒体像我们上课用的粉笔、课本一样,融会于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不仅利于“教”,更要注重有利于“学”。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说明只有当我们站在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设计“如何教”,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在规律,运用多媒体促进教与学的吻合,才能使课堂客体达到和谐统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对象,学习主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仍要由教师完成,只有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使教材和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变得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中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策略 下一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