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关于“为什么”问与答初探

时间:2022-10-18 08:58:45

现代文阅读中关于“为什么”问与答初探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教学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准确、鲜明、生动,其中表达正确、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它一般要求做到遣词造句恰当且符合汉语言习惯及语境方面的要求,否则,教师教学时言不达意,或者一言多义,学生不知所谓,何谈师生有效交流,更遑论教学的和谐发展了。以“为什么”设问,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广东省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阅读,其题目的设计命制越来越具体、明确,这是一个大趋势,也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要求的。因此,我们教学上,或者在试题命制上,尤其是现代文阅读专题方面,关于为什么”的发问要具体缜密,导向明确,而学生关于“为什么”的理解作答要准确全面。

一、厘清概念,胸有成“竹”

关于“为什么”的设问,不仅仅是指向原因的,“为什么”含义有多种,在不同的语境下发出“为什么”的询问,其蕴含的意思不同,这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或者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厘清,并设计专门训练题来让学生固化思维,做到胸有成“竹”,学生在命题正确规范的前提下方能解答游刃有余。以2013年的《语文高考专题训练3》中的为例:《通讯阅读・训练五》第90页的“1、为什么说‘太空迷航’的悲剧是人为所致?”这显然问的是原因;而《论述类阅读・训练十五》第30页“3、为什么说‘不懂中国书法中的美学原理,就不能了解中国画南派的起源?’一问,其中问的就是理由了;还有5个针对标题设问的,如《科普文阅读・训练六》第112页的“3、作者为什么把本文的标题拟作‘绿色的追逐’?”这一问可就涉及手法、作用或好处以及意图了。总之,“为什么”里有原因、理由、意图等意思,甚至涉及手法及使用手法的作用或好处。

二、问者要有方,有所问有所不问

有所问时,发问必摒弃模棱两可,做到导向明确。今年广州市二模试卷现代文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第18小题“为什么”的发问就显得模棱两可,导向不明确,考生首先自然理解为问的是原因。因此,发问时一定要结合一个特定语境,导向明确。例如2013年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高三中心组编印的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专题训练3》中《论述类阅读・训练九》第3小题提问“为什么说‘济贫不能杀富、劫富、减富’?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其问的后部分“简述理由”导向明确,学生不会误以为原因,也不会以“因为……”的形式作答。同此类的还有《通讯阅读・训练五》中第1小题的设问“为什么‘太空迷航’的悲剧是人为所致?”直截了当问原因。据此,今年广州市二模中第18小题稍加改造为:“作者为什么建议劳碌的现代人要‘偷得浮生半日闲’?其目的(或意图)有哪些?”

有所不问时,以它法代之,直截了当。如就文本的写作意图设问,就不必问个“为什么”而多绕个弯弯,直截了当问“写作意图是什么?”干脆利落,清楚明白。2013年的《语文高考专题训练3》(现代文阅读专题)中就有多个题目是这样命制的,例如《通讯阅读・训练五》第90页“3、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通讯阅读・训练六》第92页“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报告阅读・训练四》P120页“3、本调查报告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等。其实,今年广州市二模试卷现代文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第18小题也就应该如此发问―― “作者建议劳碌的现代人要‘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图(或目的)有哪些(或是什么)?”

三、学生理解作答应有法可循,分门别类,巧妙应对

就分门别类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很实用的思维形式,它能化繁为简,条理化,易于把握规律,区分个性,答案程式化,规范全面。如在词语运用、病句辨析、古诗文鉴赏等教学中我们常常这样做,现代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以原因类为例,问:作者为什么认为“细菌致病并非常规”?其特点是已知结果“细菌致病并非常规”,需从文本中删选出导致的原因,明确其原因有:因为①在地球上众多细菌中,致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② ③ 略)。其他理由类、意图类、手法类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一篇:努力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要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