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战略问题研究(二)

时间:2022-10-18 07:33:22

外贸战略问题研究(二)

二、阻碍中国外贸发展的因素

从目前对外贸易金额来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其外贸增长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从贸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环境来看,中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一) 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不利于外贸长期稳定发展

中国外贸明显有着过分依赖于数量扩张和加工贸易的倾向,缺乏出口产业“技贸相长”的良性机制。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传统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据测算,中国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5,用来制造发达国家不再生产的高耗能产品,其后果是大量消耗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又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显而易见,数量的扩张是隐患,由此也充分显现了中国贸易增长的脆弱性。

(二) 外贸增长带来资源成本和财政成本上升

例如2004年中国外贸增长的背后是高达4 200亿元人民币的出口退税额的支持。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0%,特别是资源性能源性产品进口激增。多种战略资源,如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镍和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5%以上。这些无疑都会加大外贸成本和风险。

(三) 中国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发展成本上升

中国消耗高、污染多的出口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大部分出口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量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高度依赖于工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国内低廉的能源价格,导致中国的能源消耗迅速增加。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困难,大量能源的使用方式造成高污染,环境污染呈上升趋势。例如,在长江流域,90%的城市和河段是重度污染;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这些都不利于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同时也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从而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良好环境。

三、未来中国外贸战略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艰难迈进的阶段,所以在外贸战略方面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一) 外贸发展战略亟待转型

未来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要实现3个升级或转型。一是商品贸易战略向深加工,特别是研发、出口产业链条中的高端产品,附加值比较高,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贸易和服务贸易战略转型。二是出口战略向动态平衡的外贸战略转型。三是多边合作战略向多边双边合作战略相结合转型。

(二) 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在未来的出口结构中,一是应改变多年来中国传统出口产品过于集中的习惯,争取包括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在内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包括深加工和服务在内的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为此应加快发展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目前,中国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2006年,中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只有39.5%和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服务业的发达兴盛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应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服务项目、产品、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应高度重视贸易出口的产品结构从传统的初级产品或原材料产品向技术设备产品的转化;三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中国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就业。研究表明,出口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约为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6倍。为此,出口产业布局也将会伴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必然趋势而相应改变。而从长远看,为了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和对环境带来的压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都应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

(三)建立产业与外贸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机制

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建立以外贸为龙头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的优化和升级,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外贸发展的良性循环互动机制。为此,根本措施应是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对外经贸技术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贸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对外贸易的科技水平和产业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法律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四)积极扩大对外投资

根据目标国市场需求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提升、带动市场份额提高,本国培育新出口增长点等因素,结合目标市场需求规模目标国经济增长率以及中国在目标市场上占有率的增长幅度,在全球范围内,以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投资,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出口、到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合理配置资源。

(五)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积极稳妥合理实效地构建包括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在内的中国区域经贸合作网络,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接壤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或相对的国家有8个。截至2007年,很多国家都已表现出与中国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强烈意愿。中国应在已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并举的互利共赢的区域经贸合作,在区域经贸合作中争取更多的战略主导权和规则制定权,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六)妥善处理外贸争端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冷静理智地处理好各种贸易争端妥善地解决贸易摩擦和投资问题。入世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这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坚持合作而不是对抗是中国解决贸易摩擦的战略选择。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准绳,是不损害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关系,不损害全球贸易环境争取在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合作中实现中国和海外企业的双赢。换句话说,中国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应把握和贯彻好互利共赢的原则,注重加强互利合作,尊重和顾及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利益关系,这是因为,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贸易大国,要求中国不仅做负责任的大国,而且要承担大国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诺言。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这种条件下,争取对内和对外的双向开放,即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促使他国扩大市场准入,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将比实行贸易报复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赢得更多的主动,也符合国际上日美等大国解决贸易争端所主要采取的合作,而不是对抗的主导手段。这才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主流方式。而且在贸易中寻求双赢,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正在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而以对抗方式解决贸易摩擦则往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

美国是世界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加之其在全球经济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对华反倾销、特保条款应用等方面的大国示范效应,决定了缓和中美贸易摩擦,消除引发与其贸易摩擦的导火索,是中国解决与大国贸易摩擦的重点和关键。为此,首先,应建立中美贸易的对话机制,就人民币汇率以及市场准入问题形成框架协议,使美国认识到贸易逆差扩大的根源不是中国出口扩大以及汇率的操纵,而是本国消费过剩等问题所致。其次,解决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应通过积极争取贸易规则的制定等途径,重点遏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示范效应。第三,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市场结构,打破过多依赖美国的出口体制。同时,限制汽车等消费品进口,扩大经济增长需要的生产资料的进口。

(七)适当拉动内需

培育国内市场是贸易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几年,我国外贸顺差持续增加,而国内需求对经济推动力不足。所以,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适当拉动内需。

(八)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推动外贸绿色增长

实现外贸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应建立适应可持续科学发展要求的外贸生产方式,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清洁技术,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型外贸工业化发展道路。对外来投资项目应严格把关,凡是带来污染的项目坚决不要。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外贸增长和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完成中国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到2010年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等约束性指标。实现建设生态文明,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

上一篇:对资产组减值相关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瓶颈及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