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特点

时间:2022-10-18 07:24:37

当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特点

20世纪之前,各种方式的管理就存在于学校、学院以及其它旨在进行教学的正规组织之中,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是一种混合的不分彼此的朦胧状态,管理之职责常由教师或者非专业人员执行。因此,教育管理普遍未能被认定为一个思想和践的学术专门领域。纵观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史,教育管理思想是一个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过渡的过程。

一、以“事”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猛,经营规模日益庞大,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呼唤着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此背景下,形成确立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是从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出发,体现了选择和训练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与泰勒同时期的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学说和古典组织理论,系统分析了管理的过程,明确提出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提出了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育管理者重视追求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方法的研究,制定了各个方面的标准,使教师了解教育的目标。而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给每一个管理人员赋予一定的职责,充分发挥其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使学校组织成员在纪律、秩序和目的等方面更富统一性,对教育管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

20年代开始,由于劳工运动和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兴社会科学的产生,同时,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学校系统内部结构上的变化,泰勒的科学管理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抨击,故而促进了教育家们开始研究民主的管理,其中以梅奥为代表而创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大受欢迎。人及关系理论研究人的行为的动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而不是“机器人”,从人的心理需要和人际之间的交往方面来看待问题,认为教师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及保证生活所需之外,还有精神的,胜利的需要;强调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以使教师获得工作上的满足度,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三、科层管理思想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起,管理理论家开始了对正规组织的等级特点进行了探索。其中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管理”较为有代表性。科层管理理论的特点是分工专业化;权利等级体系;规章制度。概而言之,就是特别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这样就直接推动了专家们把学校组织看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来看待而惊醒研究;同时,又使教育研究人员对教育管理的研究更接近一半管理的研究轨道,开阔了教育管理研究的事业,加深了研究思维的广度。从根本上说科层组织还使教育管理研究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和组织生活的生活非正规面上,要求重视和理解学校这一正规组织在结构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即是学校组织的性质问题。这正是科层组织的最大影响之处,因为它毕竟使对教育管理的研究走上了比较正确的轨道。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于20世纪中叶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它注重反思批判性,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思维风格,推崇平等对话。其基本内容被运用到教育管理理论中,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理论。

当代教育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绝不拘泥于已有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形式,因此在看问题、处理问题既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和研究,又要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方法去分析,不能孤立、静止地去治理。以上的几种教育管理思想理论,每种学说都只是在教育管理的某个方面具有优越性,未能完全说明教育管理这一复杂的问题,这正是反映了事物总是不断螺旋式向前发展的,教育管理亦不例外。卡斯特说过,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根本的,不断的变革。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每一个特定要素,以体现教育管理之本质及功能。

上一篇: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 下一篇:走出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困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