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困境成因与破解之策

时间:2022-08-13 09:41:53

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困境成因与破解之策

[提 要]公共自行车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难以为继。通过深入分析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困境的成因,探索发出了以互联网+共享思维的共享自行车是对传统公共自行车的创新,尽管还存在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但通过尽快出台法律制度,规范管理不良行为,打击人为故意破坏、培育公众公德意识等努力,共享自行车可以破解传统公共自行车的困境,并成为引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困境;破解之策

[作者简介]邱安民(1983―),男,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法治系统工程;胡杨成(1976―),男,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江西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信任的形成及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71462026)

近日,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要着力解决民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困扰市民出行的难点与痛点,当前主要是通过实施城市公共租赁自行车或是共享自行车方式来解决。南昌市历来重视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早在2009年8月就在红谷滩新区正式启动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项目实施初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然而由于负责营运的公司管理不善、自行车破损严重,导致这一项目在近期(2016年8月)难以为继,营运公司退出经营,项目不了了之。

一、南昌市公共自行车营运困境成因

南昌市公共租赁自行车营运困难最终不得不退出,造成其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项目公司自身管理不善的原因,也有公共自行车用户体验不好、部分既得利益者人为破坏、市民素质不高等原因。厘清这些原因,有助于为后续共享自行车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借鉴。

1.公共自行车用户体验不佳

城市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然而为了便于管理,避免公共自行车乱停乱放,运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和停放点来实现。尽管这方便了管理者,但却难为了自行车用户。因为用户之所以选择自行车,就是因为最后一公里的不方便性,本寄希望通过自行车来解决,但最终还是因为要归还到固定租赁点而非常麻烦。除了停车麻烦之外,还存在着找车难的问题,在最需要接驳的区域如公交站、地铁站与社区之间往往没有租赁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车,缺少更为便捷的指引方式也使得其难以存活。同时,由于每个用户群体的特性不同,单一的公共自行车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用户的吸引力,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参与租赁的公众只会越来越少。

2.管理经营不善

南昌市原来的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是通过站点岗亭、自行车车身广告以及红谷滩新区每年一定数额的补贴来维持运营。其中站点岗亭及自行车身广告本是其最大的利润点。然而由于在站点设计前期调研不科学,设计不合理,过于偏向郊区和高校,这部分区域尽管有一定的人流量,但站点岗亭的经济效益却难以达到最大化,甚至在一些效区的自行车租赁点岗亭长时间无人问津,自然使得这个站点岗亭丧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公共自行车租赁人群的特殊性,导致针对这一人群的广告定位一直不清,加上南昌市很大部分广告公司对于在自行车上做广告存有疑虑,也使得这个广告盈利点难以发挥实效。而在难以盈利的同时,项目运营公司却要承担员工工资、车辆保养、系统维护等巨额的固定支出,再加上公共自行车流失严重,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对于这一点,也希望后续运营的共享自行车认真借鉴,在租赁点设计、防止非自然流失方面要做好周全的考虑。

3.部分市民素|不高

公共自行车顾明思义应该是“公共的”,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的市民直接把“公共自行车”变成了“私人自行车”,常常把公共自行车骑回家中,或是用专用的锁链锁起来,让其他用户无法使用。由于每个用户只交了50元自行车押金,一旦用户不归还自行车,直接导致项目运营公司损失惨重。此外,除了人为占有之外,部分市民由于素质不高,对自行车肆意滥用,一点都不爱惜自行车,也导致了自行车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还有乱停乱放现象也是公共自行车管理的一个难点,这样既不利于另人找车,更在一定程度妨碍了交通出行,导致社会上一些人的不理解。因此,要真正运营好公共自行车,通过多种软硬措施提升市民素质刻不容缓。

4.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与破坏

不可否认,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但却对一些从事接驳行业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黑摩的司机,特别是在汽车站、高校园区附近的黑车司机,由于他们的生意被抢了,经常会在晚上或人们不注意的时刻大肆破坏公共自行车,如把破坏自行的车座、车轮、锁等各个部位,甚至直接把自行车扔到河沟里。此外,校园内部营运车辆、小区内部的一些物管等都会采用不同的措施来阻挠项目的运营。如果不能有效打击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与破坏,公共自行车或是共享自行车都难以运营下去,对这些直接破坏者必须多部门联动,重拳出击打压其嚣张气焰。而对于公共自行车进入社区校园等,则需要与内部的一些管理者进行沟通,取得共识,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二、基于互联网+共享思维下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创新

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由于自身局限性导致用户体验性不佳,管理运营难度大,使得项目难以为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服务公众已经成为可能。共享自行车呼之欲出,并在很多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在北京、上海、广东实施的非常好的“摩拜单车”、“校园小黄车”等风靡一时。基于互联网+共享思维下的共享自行车创新了传统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迎合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给用户较好的顾客体验,共享自行车作为智慧出行的一部分,是解决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困境的有益尝试。

1.带给用户较好的体验

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只能到固定的区域租赁和停放,对于普通群众而言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找车停车方面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而共享自行车强化技术支撑,利用智能手机APP软件加GPS定位,只要找开软件就能自动找寻离你最近的自行车,还自带导航功能,哪怕是第一次到的陌生地方也可以方便快速的寻找。而在停车方面也有很大的便利性,并非要归还到某个固定停车点,而只要停放到周边指定的区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找车与停车难问题。此外,在付款方面也非常的便捷,不用通过现金支付,只需要通过微信支付或是支付宝等多种网络支付来实现,便捷而方便。同时在自行车锁方面也有所创新,不是采用传统的单一机械锁,而是采用了机械锁与自动密码锁相结合的方式,租用自行车后,通过APP会自行获得一个动态密码,输入密码即可骑行,特别的方便。而且共享自行车款项多样,样式新颖,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

2.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

共享自行车租赁在运营过程中大量依托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使用技术管理代替人员管理。例如共享自行车不存在设置不同岗亭站点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期的固定支出。由于不采用现金而是虚拟支付,所以在普通财务管理方面更加的简单快捷,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员支出。其盈利点并非单纯依托出租自行车获得,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租赁群体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广告,更加的精准而有效。例如通过使用共享自行车骑行锻炼的人群,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健身广告或是相关商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这些潜在顾客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挖掘,相信这也是许多公司所需要的。此外,共享自行车在设计时就特别的注意了防盗,比如自行车设计的特别的重,采用自动密码锁等多重技术有效防止了自行车的丢失。通过减少自身营运成本,开辟有效的广告盈利点,这些创新措施使得共享自行车较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未来面临的挑战

尽管共享自行车在依托互联网+共享理念解决了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一些问题,也能较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自行车就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当前共享自行车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其未来健康发展。

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共享自行车便捷停放本是其宣传点之一,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宣传,导致许多用户在使用后出现了随意停放的行为。实施共享自行车的城市经常可以在地铁口、人行道、绿化带、社区门口等区域出现,在乱停乱放方面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种方便了自己,却麻烦了别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势必会严重影响共享自行车的形象,更不利于整个交通道路的安全畅通出行,亟需出台政策加以管理和规范。

安全性问题。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由于存在现场管理人员,故而对可以租给什么人群,不能租给什么样的人群可以进行识别,而现代的共享自行车由于没有现场工作人员,仅凭一个手机APP软件实现全程自行化的租车和还车,难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如果一个小于18岁的小朋友或是年龄特别大的老人,又或是有某种疾病不能骑自行车的人租用后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会出现诸多的纠纷和麻烦。此外部分租赁者经常骑车出现在机动车道上,一旦出现交通意外,由于缺少法律规范,各方责任也难以界定。这些安全保障性问题不解决,势必也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人为破坏问题。传统公共自行车存在部分人的破坏,而共享自行车由于无人看管,遭受的破坏问题更加的严重。由于共享自行车更加的方便高效,使用的群体人数大大超过了传统公共自行车。这对部分黑车司机的冲击力度更大,对其不满情绪更深。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破坏现象。此外,由于共享自行车大多依靠自动密码锁,而如果这项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漏洞,会被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通过破解密码锁等方式使其管理防盗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

四、破解公共共享自行车租赁困境的对策

任何新生事物在初期都将会因为不成熟而面临困难,破解困境的关键是不断完善制度,持续创新弥补不足。对于共享自行车也是一样,必须要与时俱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及公民的多方互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厉打击恶意破坏行为,不断增强公众的诚信与道德素质,多措并举来逐步解决。

1.尽快出台管理制度,规范不良行为

从目前发现或是遇到的情况来看,共享自行车要发展,绝非某个企业或社会单个主体能解决的,必须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四维互动,尽快出台共享自行车健康发展的管理条例或规章。其实这在深圳、上海、成都等较早实施共享自行车的城市早已实现。例如深圳交警就与“摩拜”共享自行车了联合声明,通过双方之间共享数据,共同规范共享自行车的停放和使用等,针对部分共享自行车用户的违章行为,交警部门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罚款、扣分、入黑名单等)。同时,通过与政府的共享数据,也使得共享自行车企业获得制度保护,使其拥有了在指定地点合法的停车权限,最大限度解决了乱停乱放问题。

2.严厉打击故意破坏行为

对于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破坏行为要实施“零容忍”政策。一些黑的司机的破坏或是部分低素质市民的破坏,看似是为了发泄情绪,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维护其个人私利。更严重的是这会扼杀创新,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于此种行为应该要重罚,要“零容忍”。要通过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严厉打击其中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黑车司机转行获得新生。通过打击与疏导双管齐下,使黑的司机不敢、不能、不愿去破坏,并最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3.强化市民的诚信意识培育

共享自行车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城市最真实的素质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形象。要塑造英雄文明城市,更不能为此摸黑英雄城的形象。因而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市民诚信公德领域的培育和引导。社会媒体要切实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只有让广大市民内心深处接受了诚实守信等公德意识,才能从内心深处去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当然,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公德缺失的市民,也要多部门联动,将这些不良的行为进行曝光,甚至将其纳入到不诚信的黑名单中,让他们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为整个南昌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

总之,发展共享单车对使用人群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具有减排缓堵的环境效益,有利于发展公用交通,创造替代私家车出行的模式,促进从非绿色的汽车城市转型为对自行车友好的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应该发展的方向。

上一篇:刍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尝试 下一篇:浅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