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大专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时间:2022-10-18 05:59:27

辅导员对大专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可以相互统一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上。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匹配不够,这就需要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们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增强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辅导员;大专生;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06-01

1.何谓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运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美国爱荷华州山德瑞比高中的“职业和道德辅导”课,这被视为是职业性团体辅导的先驱。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支柱,它是一种活动课程,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有效适应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

1.1 从性质上来看

1.1.1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拒绝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没有作业和考试;其次它是充满弹性的,与传统的文化课程"重目标重控制重统一尺度"的质量评价迥然不同。

1.1.2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辅导的功能是发展和预防,是学生的整体性素质得到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预防因为缺乏关注、疏导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或者心理障碍。

1.2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

1.2.1 与政治课的区别:①功能上:政治课主要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的完善及社会适应问题,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困扰问题。②内容上:政治课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迹、原则等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遥远,心理辅导活动课比较关注“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等,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化解他们自身的困惑和矛盾。③实施形式上:政治课是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和道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侧重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以及情绪的释放和张扬个性。④操作技巧:政治课依据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技巧,后者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讲究的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辅导技巧和艺术。

1.2.2 与主题班会的区别:①主题班会重在解决班级建设问题和一些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解决同一年龄阶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②主题班会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师生间缺少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学生发言往往只追求完美和符合主流社会道德标准;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是和教师公平对话,教师也不必充当卫道士的角色或扮演完人的形象,在整个活动中和学生一样是敞开心灵的;③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完全不同,前者多用规范、示范和权威,后者更强调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心理辅导技术。

2.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团体活动的形式对具有相同问题或共同成长意愿的人所组成的有共同目标和凝聚力的有序组织给予辅导,是面向普通人群开展的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团体心理辅导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助人发展的功能,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以团体力量影响个体,促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观察、分享、体验来进行学习,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行为上的困难,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最终目标是促进人格健全发展。作为助人自助的过程,其性质属于教育活动,这些为我们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思想动态,他们是一线工作者,对辅导主题和目标可以准确把握。而且,学生对辅导员有天生的亲近感,有利于无阻碍的开展活动。同时,对于团体心理辅导操作,辅导员们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掌握其中的要领和方式方法。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根据动力模式“输入——整合——输出”的要求,想要期望最后输出的是班级凝聚力强、班级气氛和谐、心理效应理想的班级,辅导员就得输入高品质的人格、价值观、敬业精神、态度以及专业素养,师生互动的辅导过程自然会加强这些正向输出。同时,心理辅导活动课现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之平时更为广泛的社会化交往,使青少年得以利用一个新的更大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包括价值观、性别作用、社会规范以及发展可能性等等,这些信息通过群体中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在的影响。

3.设计流程和实例

3.1 设计流程

3.1.1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确立主题和目标。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我校大专生共在校两年,第三年是进医院实习期,所以确立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和相似性。例如:大一时可以通过活动帮助刚进校新生快速认识、减少孤独感,加强人际关系沟通,初步形成班级凝聚力,适应大学生活。还有,开展增强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及情感问题的活动。大二期间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等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3.1.2 精心设计辅导活动:①团体暖身阶段:充分展现辅导员的“尊重、接纳、关爱”的态度,通过热身活动或其他手段,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并制定团体公约。②团体转换阶段: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并鼓励全体同学参与互动讨论,对他人的意见给予回馈。③团体工作阶段: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和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一步感受、体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鼓励他们互相倾听共同探讨。④团体结束阶段: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并鼓励学生讲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和行动化。

作者简介:

段青青 (1982.6—),女,初级,教育学学士 工商管理硕士在读,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

上一篇: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 下一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