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18 05:58:11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血脂变化的关系。 方法 观察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同时观察6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血脂的浓度作为对照。 结果 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负相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关键词] 胆红素;血脂;冠心病;抗氧化剂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0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造成病残或死亡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主要的病理变化,而胆红素作为肝胆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检测指标在临床已被普遍应用,其浓度升高被认为有临床意义。随着人们对胆红素系统的不断研究,发现传统观念对胆红素的认识不够全面,胆红素不只是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在一定浓度内,血清中的胆红素还是一个很好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广泛参与对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保护细胞免受损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本文通过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冠心病的临床识别和预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60例,为2010年7月~2011年6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正常、无内分泌疾病,均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男43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12.5)岁。对照组64例,为本院的健康体检人群,男45例,女19例,年龄45~74岁,平均(52.3±11.5)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采用改良重氮盐法(血清中的胆红素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反应形成偶氮胆红素,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其值与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成正比),间接胆红素由总胆红素减直接胆红素得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直接法(试剂中的聚阴离子和特殊活性剂抑制血清中其他成分的反应,从而选择性作用于HDL-C或LDL-C,生成醌亚胺,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可得HDL-C或LDL-C的含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酶法(血清中的TC、TG在试剂中一些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过氧化氢与试剂中其他成分反应生成醌亚胺,在相应波长下测定,其值与血清中TC、TG的含量成正比)。以上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使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正常状态下测定,质控合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血脂的浓度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胆红素与血脂的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胆红素作为体内的一种抗氧化剂,可能参与了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形成对体内脂质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呈正相关,这说明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能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限制动脉粥样化的发生、发展,有效抵抗冠心病的发生。另外,胆红素还可能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能阻止冠心病的发生。本组冠心病患者TC、TG、LDL-C均比对照组高,HDL-C降低,与多数临床观察结论相同,表明血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TC、TG、LDL-C升高,HDL-C降低是共同的特点,冠心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

据Schwertner HA等[1]报道,血清胆红素每下降一半,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就增加47%,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提出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本文结果与此相符。因此用血清胆红素预测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至今尚无检测冠心病发生的明确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参考值。有报道[2]血清胆红素浓度在较高生理范围内,可减少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对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保护作用;相反,血清胆红素浓度在较低范围内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胆红素均来自血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在单核吞噬细胞内的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HO)的作用下,血红素被分解成胆绿素、过氧化氢等,胆绿素经还原生成胆红素,它可与含金属的蛋白质结合,发挥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也与血红素加氧酶的活性有关,血红素加氧酶能提高对抗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能力。血清中的各种胆红素均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它们均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氧化,能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胆红素可能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有效保护因子。所以,胆红素在生理范围内降低,导致体内抗氧化物质减少,不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尤其是不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使内皮细胞发生变化。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使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转变为泡沫细胞,导致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和损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3]。刘显初等[4]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浆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 < 0.01),从而推测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CHD)中参与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修饰作用,从而抑制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形成。胆红素的这种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修饰作用正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主要机制所在。胆红素抵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作用也可能是由于胆红素呈现特定的卷曲状结构,使疏水性增加。2分子胆红素可结合1分子的清蛋白,使胆红素C10上氢转化为活性的氢原子,易于超氧离子等自由基结合。此种结合不仅增强了胆红素的抗氧化活性,而且更有利于胆红素的运转,易进入到氧自由基损伤部位发挥抗氧化作用。

本文检测的60例冠心病患者和64例对照组的胆红素与血脂的水平,结果发现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5-8]的研究基本一致。胆红素的水平下降导致机体内抗氧化剂活性降低,是冠心病的一个发病因素。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的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对增加。血清胆红素的升高使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明显降低血清脂质和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保护心血管组织。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复杂,是否可将胆红素的浓度作为冠心病发病率的一个预测指标,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Schw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 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Chem,1994,40(1):18-23.

[2] Mayer M. 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Chem,2000,46(1):1723-1727

[3] 黄维义,曹林生,贺立群. 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浓度变化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23-24.

[4] 刘显初,郑利平,黄胜贤,等. 冠心病血清总胆红素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8):479-480.

[5] 李妍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 实用老年医学,2008,22(5):358-360.

[6] 陈伟明. 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探讨[J]. 广西医学,2001,33(5):89.

[7] 李慧敏. 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清总胆红素及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79.

[8] 陆小波. 血脂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03.

(收稿日期:2012-02-14)

上一篇: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风湿病患者的关系 下一篇:小肾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