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创新教法刍议

时间:2022-10-18 05:19:19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创新教法刍议

摘要: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花的时间不多,成绩普遍偏低。而新课程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创新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从本质上讲是一门交流工具,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并利用语文的形象性和感染性强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但由于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难以将课文中的意境、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较难体会到语文之美,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和在教学中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观念的创新,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就成为亟待教育者们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担当的主要是教材内容的复述者;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复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其实对教学内容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学生在记忆背诵的时候基本是死记硬背,且背诵记忆也较为困难。尤其高中的文言散文、诗词,句子较为拗口,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条件,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提问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知识,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解读文本,生成新的知识,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轴,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品质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柳宗元所说的“愚溪八景”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把八种景物都以“愚”命名?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就会积极地在文中去找原因。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探究,不难找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句子:“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学生再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以加工,形成答案: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高三课文《等待戈多》,作为一部荒诞派的作品,内容大多是欠缺逻辑的剧情,没有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作品中的任务、事件、环境等杂乱无章,看不出有任何的进展和变化,语言支离破碎、颠三倒四,对白语无伦次、不知所云。不少学生觉得此文十分无聊,完全没有读下去的兴趣,也就难以理解作品的主题,更谈不上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及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将作品呈现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使学生乐于学习。同时,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表演得更好,也更愿意花费时间去准备,而在反复朗读、揣摩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及艺术特色,体会到文学之美。

三、利用现代技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

教师利用声、光、形、色合一的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增强语文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句章内容,深化对语言的感受,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通篇以气势恢宏的言辞和奇瑰丰富的想象描述了蜀道的峥嵘崔嵬、阴森深邃,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但由于学生对蜀道的认识不足,难免会以为诗句的写法过于夸张,从而在理解文章思想上也会有一定的偏差,背诵也较为困难。而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蜀道的图片及一些时代背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则可以让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朗读和学习课文时感情更为投入,从而促使学生在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和影像获得的直观印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描述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之美,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阅读朗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过程中的阅读积累十分重要。而由于高三学生课业较重,课余时间较少,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难以实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还应加强课堂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就某一场景写一段文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陶醉于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进行写作技巧的辅导,让学生将从课堂学习及课外积累的知识通过课堂训练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及表达能力,将语文课堂教学推上高效率的平台。

语文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过程逐渐步入正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阅读及课堂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潜能等各有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郭霜红.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巧用语文课件,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 下一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