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生态音乐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

时间:2022-10-18 04:45:37

我国原生态音乐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

【内容摘要】原生态音乐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民族艺术得以弘扬的源泉。文章分析了我国原生态音乐在网络时代下面临压力的原因,总结了原生态音乐创新和发展的思路,最后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 网络时代 冲击 发展

原生态音乐不仅是中国文化界,同时也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通俗地说,原生态音乐就是没有掺入任何加工的音乐艺术形态,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它具有民间流传的原汁原味的音乐传唱形式。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流行,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音乐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被人们所喜好和接受。怎样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把握住原生态音乐的精华和意蕴是这个时代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原生态音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网络时代下我国原生态音乐现状

传统的原生态音乐相对来说比较淳朴,没有任何的加工润色,通常具有单调、自然的旋律。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比较刺激和多变的音乐效果,以至于原生态音乐没有太多的听众群体。②

会唱原生态音乐的大多是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会唱原生态音乐,甚至不喜欢听原生态音乐。原生态音乐所蕴含的淳朴的精神意蕴是其音乐特点。现代网络的发展,以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流行音乐。

社会的发展,各种网络概念出炉,使原生态音乐失去了应有的生存空间。各种新奇的网络用语,以及新的消费观念的产生,使原生态音乐面临巨大的压力。流行时尚文化层出不穷,现代的网络流行音乐紧跟现代的社会生活,而原生态音乐的那种质朴元素在现代社会中很难找到。

社会结构的再次构建③,让人们抛弃了原有的、固守的生活模式,因此,原生态音乐也出现了低潮。社会结构的打破及再次重建,让那些原有的朴素的信念变得非常脆弱。例如,在20世纪后期,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拉动,人口迁徙掀起了一股大的浪潮。很多人不甘心朴素和贫穷的生活,于是就从自己的本土走了出去,告别了本土文化。

原生态音乐虽然引起了音乐学界的重视,但是全社会范围并没有对原生态音乐足够重视。以福建畲族为例,他们在社会时代的变迁下,生活方式变得进步,但是,据调查了解,很多畲族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畲语,唱畲歌就更谈不上了,他们对于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并不感兴趣。中国的原生态音乐面临着很多困境,我们现在应该对这些凝结着我国人民智慧结晶的原生态音乐进行保护。

很多原生态音乐中流传下来的音乐歌词有很多,但其语言、曲调濒临失传。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譬如和汉族混居在一起,少数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汉族的影响,出现了汉化情况。因此,原生态音乐最初生长的地方面临着被“重建”的局面。

二、网络时代下原生态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思考

首先,可以在保护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创新的方法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传承和保护。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对城市生活的烦扰和喧嚣已经厌倦了,他们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精神,因此,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应是不错的选择。原生态音乐是最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文化之一,原生态音乐能让人感觉到一种特殊的魅力。④原生态音乐迎合了人们对恬淡、和谐以及宁静的追求。聆听原生态音乐,人们的内心会拥有清静的世界,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态内在的美,让心和物、情和景以及意和境很好地结合,让旅游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这样让原生态音乐和旅游结合,不仅发展了地域旅游业,最重要的也传播了原生态音乐。

在全社会范围内要重视原生态音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保护。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就是对原生态民歌的搜集和整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民歌丰富的思想感情,由于它没有曲谱,人们从中看不到当时原生态民歌的面貌。所以,人们无法对其进行学习。如今,全社会都在尽力搜集原生态音乐的资料,包括录像、录音资料等,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制作,把它们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为社会服务。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和广播向社会传播,同时也能够制成光盘公开发行。另外,还可以提供网上下载服务,可以做成彩铃让人们下载等。

政府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对原生态音乐加大扶持的力度。在对原生态音乐进行创新、保护和发展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原生态音乐的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和重要保护文物一样的手段来保护原生态音乐。⑤地方政府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保护区,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保护。例如,对于优秀的原生态民歌传人,要重视他的工作,并且给予生活保障,让他放心地传承原生态民歌。此外,政府也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原生态民族音乐博物馆,同时成立专业或者业余的演唱团体,以便更好地传承原生态音乐。

利用原生态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原生态音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科研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原生态音乐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原生态音乐也要向时代靠拢,适当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良。但是,对原生态音乐进行改良和创新,必须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找到原生态音乐的根。寻根是原生态音乐继续发展的条件。

三、对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要对原生态音乐进行积极主动地保护。我们在保护原生态音乐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发展规律。一方面要强调原生态音乐的价值,另一方面不要对其所处的困境进行过分夸大。要从原生态音乐的根本特点入手,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坚持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模式,使其实现多元化的模式。或许传统的收藏不是最有效的传承模式,但是对原生态音乐进行完整地保存应该是比较有用的。

要多鼓励年轻人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活动,学更多原生态音乐表演的技巧。鼓励年轻人对民间原生态音乐的艺术形式进行吸纳,并根据这些基础创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我们要根据其发展特点对其进行保护,使其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所谓的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并不是对其进行原封不动地保存。求变是艺术发展和进步最大的特点,传承是相对的,不能只是对原生态音乐进行没有目的的保护。原生态音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其最根本的意蕴。在对原生态音乐进行保护时,一定要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传承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的前提是传承,原生态音乐生存状态的延续应保留其特有的韵味。

原生态音乐应该面向市场化。原生态音乐应该具有其特有的文化本位,原生态音乐的基本内涵是开放和共融的综合,所以要面向市场。同时,我们要允许一部分原生态音乐转型,这样传统原生态音乐才可以获得生存的空间。原生态音乐特有的价值决定了其特有的生活标本的价值,在这个文化趋同的时代,原始音乐奇异的视觉、听觉与流行文化的审美之间产生的差异,本身就带有市场化的性质。

结语

原生态音乐保护的意义非常明确,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既让人们懂得了我们祖先曾经唱了什么,想了什么,以及怎样唱,同时它还让人们知道了这些原生态音乐背后的,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知道了这些原生态音乐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各民族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历史观,让我们懂得了不同民族所反映出来的个性之下的共同的精神。所以,对原生态音乐的保护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同时还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要求。

注释:

①黄钰婷.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艺术特征分析[J].艺术百家,2010(2):51―52.

②陈丽琴.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黑衣壮民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2):65―67.

③李安然.壮族民歌教育与传承之新创举――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为例[J].现代交际,2011(1):328―329.

④朱婷.原生态民歌的生存悖论[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0(3):165―166.

⑤许达之.论地方特色民歌发展传承的困境及对策――以四川纳溪民歌为例[J].四川戏剧,2011(3):36―38.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简析高中数学概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