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作曲家

时间:2022-10-02 01:29:22

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作曲家

2012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由年轻的安徽交响乐团上演了交响诗《艳山红》,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既传统又新颖,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抒情交响诗。这部作品的曲作者是蒋小风,他是1956年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5部交响乐作品作者之一,作品为交响诗《玫瑰花的故事》。作曲家能有这样响亮的开始是很难得的事情,然而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此后乐坛上就鲜少听到他的作品。压在蒋小风箱底的起码有5部交响乐作品、10部学术著作等。

在蒋小风的交响乐作品中,《艳山红》并未列入,据说这是蒋小风生前为这个年轻乐团特意选择的。沉寂50多年,直到2012年从安徽交响乐团年轻音乐家的手上又传出了蒋小风的声音,因此安徽省交响乐团就有了意义,2012年5月的国家大剧院也有了意义。借此,我们可以重新了解蒋小风的学术成就。

一、提升了“气息悠长的歌唱”美

《艳山红》美不胜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通过自由变奏与展开提升“气息悠长的歌唱”美。

《艳山红》采用的是以变奏原则为主的奏鸣曲式。

蒋小风曾说过,“中国的变奏曲是世界上最好的,像‘小放牛’等,‘充满了音乐’”。技术不难,但“充满了音乐”难,这里“音乐”显然包含了价值判断。西方变奏曲常常是展现作曲家的智慧,而《艳山红》的变奏展现的更多是蒋小风的“音乐”和情感表达。

《艳山红》采用了有特点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再现部都是Adagio速度,可以说这是首充满了歌唱性的交响诗(见表1)。

要像《二泉映月》那样歌唱,一直是中国作曲家的追求。与西方音乐作品迥异,中国音乐作品变化多端,内在的器局宏大,有着千年传统东方式的展开,价值独特。《艳山红》的呈示部就是这样的连绵不绝、气息悠长、美不胜收,尽显中国气派,成就了蒋小风特有的“气息悠长的歌唱”美。

调性成了蒋小风推动乐思发展的主要手段。调性在乐段之间、乐段内部、乐句内部,甚至乐节的内部,像万花筒似的变化无穷,令人目不暇接。蒋小风有自己的美学观点:“音乐,尤其是器乐,是不能一览无余的。”在这里他的“秘密”就是民族的“旋宫转调”手法,既丰富了色彩,又容易保持民族的风格,让旋律得以充分地歌唱。时时有新,具有吸引力;时时有变,具有神秘性;一曲终了,还想再听,具有耐听性(谱例1)。对交响乐歌唱的执著追求和个性使然,使他对经过部、连接部也不轻易放过,比如《艳山红》里主副部之间的连接部,也是第一次小高潮,是那么美丽且充满了音乐(谱例2)。

主题美、变奏美、展开美,美不胜收。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蒋小风怀着真挚的感情,让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展壮大。在当代中国交响乐作品中,如此气息悠长、满足、别致的歌唱很难见到,说蒋先生“提升了(我们民族)气息悠长的歌唱”美,实不为过。《艳山红》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对当今中国乐坛上出现探索性的多调性、泛调性和无调性的音乐,笔者也持肯定态度,因为这是音乐发展的必然。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将永远地去扩大听觉艺术的美。但也要注意,不能因为对手段的热衷而忘记了音乐存在的目的。调性和其他一切技术一样,只是手段,争论手段的高下是没有意义的,意义仅在于创作实践中出色地回答时代和人民的呼唤。一位中国画家,在国画“传统”与“先锋”的争论中,说过一句话中国的线条艺术并未完结。笔者也要说,中国的调性音乐没有完,被历史肯定的中国调性音乐的经典乐曲库,还远未完成。

二、形成了高潮不断的激情美

《艳山红》特点之二是形成了高潮不断的激情美。微观平面地看高潮,就被“埋”在曲式中了;而立体宏观地看,高潮对整部作品的美学取向,对凝聚全曲作用独特,它甚至可以成为作品点睛之笔的价值所在。很多经典留给人们的记忆片段,常常就是那高潮的部分。像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末乐章的高潮等。高潮向来为作曲家所重视,而蒋小风在《艳山红》呈示部的连接部和副部中竟形成了一个“高潮区 ”。

他曾称赞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慢板乐章,说它“高潮迭起”,这大概也是我们东方人所喜爱的。在《艳山红》呈示部的连接部和副部33个小节中,连续形成了多个各有奇趣的高潮。蒋小风除用旋宫转调外,又用了结构的手段,让乐曲时时有新、时时有变,高潮的凝聚力把“歌唱”扣人心弦地延续了123小节乃至全曲。充满激情、回味无穷的高潮区,像一部电视剧因为有了好的主题歌,它让人把《艳山红》记住了,爱上了。

三、拓展了民族的和声美

《艳山红》特点之三是拓展了民族的和声美。其呈示部主部是个单三部曲式,它再现段的旋律很美(笔者揣测蒋小风首先写出的是这个主题,然后才结构全曲),但它的和声更别致。很注重非四五度进行,和弦很简单,几乎都是三和弦,当然也有他喜欢的减三小七和弦和小调四级九和弦,只是由于连接得不一般,和声就显得特别新颖美丽(谱例3)。

谱例3:

了解蒋小风的创作都会感受到,对和声民族化的探索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说“民族自立”不是空话,要建立由民族的旋律、民族的音乐思维带来的民族和声,恐怕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探索、实践和总结,并永远地探索下去。理论永远是滞后的,那么实践的责任就重大了。和声,在他那双艺术家的耳朵里,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他曾说过,要把和声写得像旋律一样美。《艳山红》尤其是呈示部、再现部的副部,“旋宫转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美丽和声(谱例1)。

瞬息万变,目不暇接。既民族,又别致。由此可见,《艳山红》是一部难得的杰作。

四、独特的中国交响乐展开部及其他

“中国交响乐的展开部”,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很有吸引力,也很重大。谱例4大概是蒋小风的《第一协奏交响曲》的旋律谱,是他一次回合肥作《宫调思维论》讲学,谈到“旋宫转调”介绍的谱例。自信到一部交响乐的呈示、展开只用旋律谱来介绍,也足以看出这多么独特之处。让我们看看他在展开中是如何在“气息悠长地歌唱”。原谱例长达119小节,这里且看42小节。

谱例4:

笔者还见过蒋小风《第一二胡协奏曲》的总谱,展开部就是二胡华彩乐段。甩开乐队,一把独奏二胡,前后几十小节,上下十几个调性翻飞,这又该是什么样的展开部啊。

蒋小风主要音乐作品的目录如下:

《第一协奏交响曲》:为小提琴、钢琴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第一音诗107面总谱,533小节;第二音诗88面总谱,401小节;第三音诗98面总谱,475小节。(《第一交响曲》是《第一协奏交响曲》的交响乐队演奏的版本)

《第二协奏交响曲》:为两架大提琴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第一音剧 43面总谱,255小节;第二音剧 52面总谱,251小节。

《第三协奏交响曲》:第一音画《欢歌》为两支长笛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华彩乐段由一支长笛演奏双音。32面总谱,189小节;第二音画《情歌》为双簧管和英国管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华彩乐段由双簧管演奏双音。18面总谱,87小节;第三音画《舞歌》为两支单簧管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华彩乐段由一支单簧管演奏双音。70面总谱,350小节;第四音画《长歌》为两支大管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华彩乐段由一支大管演奏四音和弦。53面总谱,266小节。

《第四协奏交响曲》:为二胡、琵琶二重奏,交响乐队协奏。92面总谱,539小节。

《二胡协奏曲》:为二胡独奏,民族管弦乐队协奏。79面总谱。

蒋小风先生一生坎坷,但在他的音乐里却没有一丝哀愁,阳光、美丽、激情、讴歌是他作品的基调。这一切因为源自于“热爱”,他爱这片土地,爱勤劳朴素的人民。他爱生活,他无法不讴歌。

蒋小风常常会刨根问底地思考我们说不清、不太在意的重大问题。比如“什么是音乐?”这颇像《李尔王》中有名的独白:“我是谁?”而这恰恰是生为地球人,身为音乐人,必须要解决的“哪儿来,哪儿去”的大问题。在《音乐本质论》中,他有着67个字的精确定义。还有“什么是乐感?”等,都是我们极想弄清又难以说清的问题,他都有毫不含糊、明确果断的独立见解。

蒋小风一生留下了10本专著:《宫调思维论》约11.4万字,299谱例;《音乐本质论》约11.4万字,257谱例;《指挥艺术论》《音乐娱乐论》《我的奇思怪想》《蒋小风音乐论文集》《蒋风之创作改编演奏的二胡琵琶曲》《蒋风之年表》《盲音乐家孙文明和他的二胡作品》,乐谱36面,约13200字;《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选》。

除《宫调思维论》已由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资助出版外,绝大部分都未曾发表。他独坐冷板凳,唯愿薪火尽传。

此外,蒋小风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歌剧舞剧院乐团指挥。无论是作曲家、理论家、指挥家、教师、评论家,一生只是为了音乐。音乐像十字架一样压在他背上,一路顽强地蹒跚前行,身后却留下一路星星点点的绿叶、鲜花……

笔者相信,人民和时代是不会忘记这样一位优秀作曲家的。

作者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我国原生态音乐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 下一篇:大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