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质疑,促进探究

时间:2022-10-18 03:44:15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化学 质疑能力 问题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学习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正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育的要求。

一、学生质疑能力的层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主要是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实验中得到的现象、实验的理论解释、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或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平中求奇。根据所提出问题的价值高低,学生质疑能力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表象”质疑

根据表象提出问题是质疑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同学和老师。这一阶段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是就事论事直接提问,经过培养和锻炼,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比如观察完镁带燃烧实验,提出:实验时桌面为什么要放一块石棉网?燃烧后为什么有白色固体生成?生成的白色固体能否燃烧?等等。

2.“比较”质疑

比较提问是一个较高阶段的质疑,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以及教参内容的不同,或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试图提出一些新意的问题。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学生会加以比较,提出“酒精为什么可以燃烧,水为什么不行;炭粉为什么比炭块易燃烧;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则可以燃烧”的疑问。

3.“创见”质疑

这是质疑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并且往往具有“独创”“发现”之特征。在讲实验室制取CO2时,我告诉学生:“我们通常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而不用排水法,因为CO2易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有学生提出:CO2在水中溶解是有限度的,反应也是需要时间的。制取CO2气体时,大量CO2涌出,水来不及溶解和与之反应,应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经过实验发现:用排水法不仅能收集到CO2气体而且用时更短、收集的气体更纯。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设法排除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有不懂或懂得不透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浅显,有的则较为深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质疑意识呢?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品质。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质疑的过程中,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质疑

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突出优点是趣味性强,实验多。教学中应注意尽力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找出疑点,提出疑问。例如,在学习溶液时,学生看到在蔗糖(或食盐)中加水并且搅拌后,蔗糖(食盐)消失了。提出疑问为什么蔗糖(食盐)不见了。再分别与灯泡连接发现:与食盐水连接的灯泡亮了,而与蔗糖水连接的灯泡不亮。学生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食盐水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导电。然后通过对比讨论,得出结论。

3.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直观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积极质疑,例如,要把一勺白糖平均分给全班五十个人吃,怎么分?学生提出质疑:一勺白糖太少了,我们怎么分啊?老师点拨学生:利用溶液的知识。很快学生就想到了利用了溶液的“均一性”,先将该白糖溶解再将白糖溶液平均分给大家。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探索意识,便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使学生一直处在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善于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乐意质疑

如果课堂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这将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活跃,特别是制约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大胆探索、乐意质疑的能力。特别是在复习课时,学生质疑之处比平时课堂教学时多得多,教师必须给予机会,给学生提供乐意质疑的广阔时空。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复习酸、碱、盐知识时,可采用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证明离子是否能共存的问题;复习溶解度概念时,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除了明了质疑能力的水平层次,洞悉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外,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民主性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的思维活泼,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怕羞情绪,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当面否定。即使是异想天开,也要切实加以保护和重视,因为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迸发的火花。

2.讲究参与性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靠他们主动思维去获取。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为学生思考和发挥提供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讨论,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在学习氧气性质和制取时,老师要求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学生会提出疑问:如果不这样会出现什么后果?建议学生自己动手试,自己参与,分析原因。

3.加强示范性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设问与发问作示范,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采取用问题作引子,运用问题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讲溶液酸碱性时我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酸溶液都显酸性?是否所有显酸性的溶液都是酸溶液?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对碱、碱溶液及盐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总之,帮助学生练就善思的头脑,培养他们善于质疑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技高速发展,培养科研后备人才的需要。

上一篇:“先声、夺人、多趣”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