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巧设、巧问问题

时间:2022-10-18 11:45:02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巧设、巧问问题

摘 要: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问题设计和提问,围绕“语文课堂教师如何巧设巧问问题,提高课堂的高效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巧设问题;巧问问题;层次性;有效性

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课堂教学改革,明确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对课堂的要求不仅是关注互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应该说这样的共识是切实、可喜的,它让我们的课程改革具有坚实的基础与持久的生命力。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语文课堂上问题的巧设巧问。

一、问题把握情境化,让语文课堂更为多彩化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足以显示提问是何等的重要,且强调要巧问。如果教师能精心创设一种能够触及学生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将会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到学习解题的最佳状态。

二、问题注意层次化,让语文课堂更为开放化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不住提问,学生如坐针毡,课堂处于寂静之中,最后教师无奈之下只好自己说出答案,最终学生没有了思维过程,整个课堂弄了个草草收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设置问题时没有把握好梯度性,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高的题目要适度适时提出,一步步走向阅读的高度,体会阅读的乐趣。如《祝福》这篇课文,可按以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个最不幸的女人?由此学生通过阅读理清她的身世、处境和遭遇,让学生了解学生祥林嫂的悲惨情景:丧夫、丧子,被婆婆卖,受鲁家怨,逢柳妈吓,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凡此种种涵容了一个旧中国女人所能遇到的不幸,在此基础又提出问题;(2)是谁害死了祥林嫂?由此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深刻的主题思想。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阐释,还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读经验进行印证,让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没有了隔阂。

三、问题把握有效性,让语文课堂更为优效化

创设问题要“投其所好”,想学生之所想。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前提问的方式,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读书、思考、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的形态要基本有个确定性,即必须紧扣这个核心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比如,教师在教学话剧《雷雨》时,学生对周朴园形象的把握出现了争议,有的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有的说他们对鲁侍萍有着真情实爱。这时,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更不应该绕开这篇文章的主旨去讨论一些与本问题无关的东西。教师应围绕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寻找答案。逐步地引导学生感悟演讲稿的语言风格和作用,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教师只有把握有效性,才能让语文课堂更为优效化。

四、善于诱导,适时追问,实现语文课堂的深刻化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多变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高明的教师能针对教学中学生各具特色的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体现人文关怀,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探讨问题的不断深入,也是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最终也会使语文课堂从深入变得深刻化。

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的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临泽高级中学)

上一篇:“我的物理新课堂”我的体会 下一篇:浅议初中语文作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