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生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18 09:29:43

三校生问题调查及成因分析

[摘要] 人们把中专、技校和职高的学生统称为“三校生”,随着普高的持续升温,“三校生”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具体的问题调查,结合其成因进行科学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三校生 问题调查 成因分析

一、相关概念

三校生群体是指就读于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既学习专业技能,也学习一定文化的课程,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凭是同等学历,三校生毕业以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参加考试,通过“三校生”高考中的统一文化课考试(一般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和专业技能课考试(一般为2科)两部分,进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从三校招生的形式来看,参与招生的高中阶段学校分两类:一类是普通高中学校,包括市实验性示范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区县重点高中、民办高中、转制高中、综合高中等;另一类是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职校和技校。简而言之,三校生就是通过中考进入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从三校生的招生情况来看,三校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学习方面的能力比较低,无论是从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还是学习的习惯、兴趣来说,和进入高中的学生们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其次,他们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也较低。

二、问题调查

在本次多层抽样中,作者根据上海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别在在郊区,新兴经济发展地区和老城区抽取了上海市南汇区临港科技学校(177人)、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职业技术学校(198人)、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137人),共发放调查问卷512份,回收51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04份,占98.4%。

通过问卷的有效回收。作者调查了解到三校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

他们普遍持有对学习的矛盾态度。在学校生活中不忙于自己的学习,同时又担忧自己的学业,想要获得快速的学习方法。

2.人际交往问题

他们对人际交往技巧的获得比较在意。从我们提供服务的学校了解到三校生中班级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普遍,比如同学间的矛盾等。

3.心理情绪问题

三校生对于自己的情绪控制也有所缺乏,他们在遭遇心理问题时不习惯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而较多地选择上网发泄,找朋友谈心或者干脆闷在心里。

三、成因分析

1.个人层面

由于三校生的年龄一般在15~20岁之间,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青春期,是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一个阶段,迅速的变化,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困扰,这时期正值几个发展心理学中成长的关键期,包括:

(1)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中的具体运思期

在这阶段中主要是发展各种逻辑思维能力,如守恒、排序、归类等几种认知能力,正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感到兴奋,造成一种高涨的自我中心感,因而沉迷在成年人所不能理解的自我世界中。

(2)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中的潜伏期

特征是对周围事物,包括异性发生较大兴趣,及会对未知的情景。

(3)艾力逊“人生八阶段说”中的勤业与自卑

这时期中的儿童会开始社交活动,并在群体中确立自我的形象及地位。

2.社会层面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应该说是非常大的,这所学校虽不像正规学校具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但它对孩子来说,却有极为明显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孩子留下的影响极深。家庭不仅信息源广泛,同时又传播和制造信息。家庭教育与社会息息相通,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不和睦以及家长的不良情绪发泄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不良影响。

(1)教育方法的不当

比如说传统认为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仍然深植于许多家长的心中,他们相信棍棒下可以创造出奇迹,但是事实上却只创造了孩子的心灵伤痕与一大堆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孩子是越打越皮、越打越不听话,反而这种暴力的方式也会被孩子习得。使他日后产生很多问题。还有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焦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娇生惯养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式的强迫构成了一对矛盾。导致孩子不懂得构建物质与精神生活,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父母没有掌握教育孩子的规律,要么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习教育缺乏规律和耐心,要么关心过头,给孩子的期望和压力太大,这些都是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影响巨大的,也是孩子产生问题的一个因素。

(2)家庭不和睦

父母之间经常处于冷漠、情感纠葛、吵嘴、打架,甚至离异,而无心思给予孩子躯体上的、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亲近。致使孩子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关系能力的构建出现了问题或缺陷。比如,在我们所服务的三校生中有一位同学就因为父母离异,爸爸患有残疾的同时还吸毒,这个孩子就比较自卑、内向,学习成绩也比平均水平差,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冷漠,应该说产生这些现象与家庭不和睦之间是有直接关联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发泄不良情绪,导致孩子心理与人格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不适当或者欠缺

学校是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育人艺术和教育学生的态度、方法是否得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不言而喻,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某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方法低劣等。由此而形成的教育失误,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调查问卷显示一般近四五成的三校生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我觉得这一问题与学校教育有非常大的相关性,一是有可能是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的,二是与学校的引导不当相关。学校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业的抓紧而忽视的许多同学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提升问题,虽然很多三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尽快就业或向高职、高专学校输送生源。但是这些技术教育和培养目标与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不能契合,学生对于前途、学业、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还是没有得到满足。

学校希望保证生源、保证就业率和升学率,在无形之中会对学生有一种强迫意识,告诉学生考入更高一层的高职或者大专本科才能够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很多学生虽然考入了大学但是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了考而考,这些对学生自己的发展是有弊而无利的。

三校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授予又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层面,很难做到两者平衡,在授课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有侧重现象,比如我们提供服务的那所学校就比较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这所学校的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的比较多,所以文化课抓得更紧一点,那就使得一部分以就业为目标的群体产生了专业学习的迷茫与困惑。觉得自己学习专业知识也没用,周围那么多同学都要考高校,自己拿着三校的文凭根本无法在社会上面立足,于是随大流去参加升学考试,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一种选择。

(4)朋辈的影响

青少年人群最大的发展的特征,是以朋辈的标准成为一般行为的标准,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尤其是对缺乏家庭照顾及支持的青少年影响最大。进入三校的未必每个人都不爱学习,但是在这一群体中绝大多数不热爱学习,只有少部分同学在学校中还是将学业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很容易想象这一少部分同学在大部分人的影响下少部分会变得更少。

3.文化层面

这是指社会风气、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青少年的影响。现在进入知识社会,高中普及率和大学的普及率相较于从前有很大的提高。三校受到来自于高校的压力,三校的学生被边缘化了,成了不学习、不上进的代名词,社会对这一群体应有的尊重的缺失使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甚至暴力犯罪。今日的社会崇尚物质享受,以财产的多寡来衡量人的价值及评估人的成败,而传媒发出的广告讯息,正是制造一种占有的欲望。这种缺乏人情味的功利主义,让青少年沉醉于短暂的享乐主义中,令他们失去生活的目标,压抑自我价值。此外,电影、剧集、广告、漫画等不断鼓吹,使一些不适合青少年的或错误的价值观和意识层面的东西过早地闯入青少年的生活,而青少年正处在还不能很好地甄别各种价值观好坏的懵懂阶段,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些“泊来文化”的冲蚀,最终青少年会禁不住各种诱惑,陷入这种文化陷阱中无法自拔。

四、结论

从调查问卷显示来看,三校生群体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心理情绪问题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成因有其自身、社会、朋辈群体和文化层面等各方面的影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提高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