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时间:2022-10-18 08:40:16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众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所关注的课题。在中学阶段,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从事语文一线教学多年,现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有效性 语文阅读 教学语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实践下也推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如师生合作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法,语文情境教学法等。应该说,各种教学模式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实现语文学科的有效性教学。

一、改变教学观念,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除了依靠教材让学生了解字词含义、文体格式、诗词内容等内容外,还要积极的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一种“大语文”的课堂教学观念。

例如,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春游,让学生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让学生既获得心灵上的愉悦,也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春》时,笔者除了让学生欣赏文章的结构美,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原野上去感受春天,捕捉春天的信息。分组活动,野外观察,交流心得,亲身体验等形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活宝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这对于进一步体会《春》的抒情风格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又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时,由于此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而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又十分密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因此,教师可以应尽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云”与“天气”的潜在关系,如邀请地理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云的形成过程,通过挂图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多关注天气预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气象信息更好的服务生产、生活等。

二、转换师生角色,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被动的接受和理解知识。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多倡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舞台,让学生亲身经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

例如,在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内容时,教师应通过日常观察、小组讨论、材料整理、集体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能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对社会用字的规定的法律法规,掌握有关错别字,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明确错别字的危害。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对街道中的出现的招牌、广告、商标、店名、路标、标语以及板报、报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应及时指出,并进行收集整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如有的同学在校园内发现的“学子‘’厅”,有的同学在店铺广告牌中发现的“批发‘另’售”,洗车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洗车打‘腊’”,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等。还有是一个商家故意写错的,如果不特别注明,很容易让初学生字者形成误解。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眼镜广告:“一‘明’惊人”等。

由于学生在成果交流中掌握了一手的材料,获取和整理了大量的信息,所以交流起来觉得似有千言万语,滔滔不绝,个个神气十足。教师可以针对某些错别字进行深入探讨,既要讲解其用法,也要分析错别字的危害,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语文阅读,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中,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谚语都形象的说明了读书对于阅读者提高文学修养,掌握写作技巧,增强文章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及时加强方法指导,紧紧抓住教材提供的名篇佳作,仔细研读,认真分析,以期取得实效。具体阅读方法有:情感阅读、对比阅读、联想阅读等。

情感阅读,我们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朱自清的《背影》体现父子情感,文章的最后写到父亲的最后一次来信,“举箸不便,惟膀子疼痛,我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了父亲的背影”。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会产生共鸣的。

对比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故乡》两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文体、写作手法、人物心理、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这样会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发出感言,鲁迅不愧是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能看透当时的社会,用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打破封建观念,冲破束缚,激发人们创造新生活的斗志。他是一代文豪,是文学巨匠。学生能有这样的感言。是对作品进行对比阅读,理解较为透彻。这不是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了吗?

联想阅读,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常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读了本文想到了什么?我们现实生活是这样吗?教学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要学生想象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与文中的牛郎织女各是什么样的生活情形。通过联想把握诗的内涵,学习《傅雷家书两则》,问学生会想到什么,有学生说,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家长制的教育方法。傅聪真幸福,有一个开明,把自己当朋友的父亲。这些感言是在阅读中理解了文章内容,产生联想后才会发出来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联想阅读不能忽视。

四、重视电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已经成为现实。电化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多学科课程整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初中阶段,受学生的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应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够整合图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纷呈、图文并茂的情境,然而过度的使用多媒体也会形成暄宾夺主,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负面后果。因此,选择使用时机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创设教学情境和分析教材重难点,以及介绍文章背景、开展教学互动时适宜使用。

例如,在讲解古诗《夜雨寄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CAI营造教学情境。原文如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写给亡妻王氏的一首诗。诗中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

根据诗意,笔者用FLASH MX制作了《夜雨寄北》的SWF动画,形象而逼真的“再现”了诗人所处的真实情境,引起了作者与读者思想上的共鸣。笔者通过FLASH中内置的遮罩效果、精选了相关图片,配合缠绵婉转的音乐,真人配音给学生们营造出一种亦诗亦画的境界。其中的朗读训练符合初一学生特点,有助于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意。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提升教师素质,锤炼教学语言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语言,它不但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基本形式,而且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语文教师素质的途径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学习诸如《选集》等理论著作提高教师修养,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学习FLASH、POWPER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等,在此笔者不一一赘述。下面重点谈一谈教学语言的问题。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吸引力、感染力、幽默感的教学语言往往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充满激情。因此,对教学语言进行不断的推敲和锤炼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光彩,充满生机与活力。具体来说,教学语言应实现以下几点目标。

1.准确规范性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言语评价应该成为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主要是指以语音为信号的口头语言。教师包含感情和评判的口头语言,有时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茅塞顿开;有时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感情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有时还能使学生幡然醒悟,留下思考的余地。正如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所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教师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应把普通话作为课堂语言。应发音准确、语速流畅、发音清晰、节奏明快、语调自然。试想,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咬音不准,南腔北调把“私有制”说成“西游记”,把“造诣”中的“诣”说“zhǐ”就会闹出笑话。

2.启发教育性

教师的语言不光是准确规范还要带有启发教育性,让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获得某种心灵上的感悟。如在讲朱自清先生解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背景》一文时,除了让学生切身体会“父子情深”的真挚情感,更要引导学生走进那个时代,走进作者内心深入。文中提及“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此时教师可以向大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的家境如此没落呢?在细节描写上,‘父亲’为什么执意帮我买车票,看行李,讨价钱,作嘱咐呢?其实作者完全能够自理)‘父亲’帮我买桔子是如此的行动不便,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内心体验呢?”通过这样的设疑,既可以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突出阅读重点。

3.生动幽默性

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也是教师涵养和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往往充满“磁性”,能够让人铭记终身,永难忘怀。例如,在讲解《口技》时,文中这样描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模仿“……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我说“这样的民间艺人确实身怀绝技,如果那时有‘星光大道’那样的舞台就好了,肯定能一夜成名。”学生们顿时哄堂大笑,在笑声中,笔者能感受出学生们对这样的民间艺术的敬佩之情。

总之,语文教学时刻充满了激情与挑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众多语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现行教材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探究的学习空间。要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中获取知识,培养积极情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才能实现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充实自我,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继龙,吴玉琴.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文教资料,2010,27

[2]戚智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的实效性.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10)46

[3]李建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4):95

[4]赖路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文理导航(下),2010(9)

[5]李先勇.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5)

[6]张伟.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文理导航(中),2010(6)

上一篇:由“通”和“同”说开去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