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风云涌 城乡统筹天地宽

时间:2022-10-18 06:45:44

绿色发展风云涌 城乡统筹天地宽

鄂托克前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部、蒙宁陕三省区交界,地处蒙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腹地和自治区沿黄经济带,是鄂尔多斯市向西开放的前沿。全旗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4镇68个嘎查村,总人口7.6万,其中城市人口3.15万,农村牧区人口4.45万。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依托富集的资源、优越的区位、良好的发展基础,牢牢把握打造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点中点”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级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国文明旗”的发展目标,后发赶超、奋力跨越,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2012年,全旗生产总值92.8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468元。还赢得了“中国绿色名旗”、“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摄影家创作基地”、“中国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中国鄂尔多斯马文化保护基地”等众多美誉,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为了深入宣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杂志社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进鄂托克前旗这片神奇的土地,深度挖掘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事例,总结和探索基层富有创造性的典型经验――

工业与生态,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在鄂托克前旗,围绕“绿色、安全、高效”的发展目标,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开发建设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探索出了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国家级基地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多年来,鄂托克前旗一直是一个农牧业占绝对主导、工业经济近乎为零,在鄂尔多斯市行政区划最远、经济实力最为薄弱的旗县。近年来,随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型的国家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落户上海庙镇,鄂托克前旗工业化破题,开启了结构转型、赶超崛起的新征程。

上海庙镇,地处宁夏银川市与鄂尔多斯市的交界地带,曾因地下水资源匮乏,草牧场退化严重,一度是鄂托克前旗最穷的镇。2001年,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成立伊始,自治区政府就给了它 “自治区级开发区”的“礼遇”。2005年,一个震惊区内外的发现改写了上海庙的历史:经勘测发现,该镇拥有一块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大型整装煤田,已探明储量142亿吨,预测储量在500亿吨以上,主要由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成煤区组成,煤种主要有气煤、肥煤和长焰煤、不粘煤,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瓦斯、特低磷、高发热量等特点,是理想的化工用煤和环保型动力用煤,开发潜力巨大。而且,上海庙还具备地广人稀的先天优势:整个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不到3人,开发建设用地均为未利用土地,非常适宜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于是,开发建设上海庙成了鄂托克前旗经济发展的希望之举和潜力所在,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为此,自治区政府先后6次召开主席办公会进行专项部署,成立了以时任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为组长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其定位为:全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把它纳入国家整体规划,要求它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联合,努力把宁东――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型的国家现代化能源化工基地。这也是我区首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于是,上海庙的开发建设更加令人瞩目。

被列入国家层面开发建设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坐落在呼包银经济带之上,与宁夏宁东化工基地相连,紧靠银川,距银川市中心只有4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河东国际机场、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以及蜿蜒而来的黄河更使基地的发展如虎添翼,促使其在宁东、蒙西、陕北三大能源板块中迅速脱颖而出。

如今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正创造着巨大的财富。2012年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成为自治区第32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园区;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02亿元,提前实现了“双百亿”目标。2013年 1月至7月,在国内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79.73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工业增加值28.62亿元,同比增长2.3%,骨干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15亿元,同比增长8.8%,基地实现营业收入78.63亿元,同比增长7.1%,上缴税金4.52亿元,整体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已经成为鄂托克前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撑。

未来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的前景更加美好。预计,到2015年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将实现“352”发展格局,即煤炭产量3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煤化工产能200万吨;到2020年形成“678”发展格局,即煤炭产量6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700万千瓦、煤化工产能800万吨。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型的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正在鄂托克大漠草原上崛起!

以高水准的规划指导科学发展。当我们来到上海庙这个正在崛起的能源化工基地,丝毫看不见烟尘弥漫、空气污浊、建筑零乱的传统煤化工基地景象,只见新型厂区鲜花怒放、绿树成荫、碧水荡漾、天空湛蓝,一派美丽而洁净的清新气象。这一切,都源自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始终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从建设伊始就立足低碳高效的模式,着力建设生态型能源基地。坚持按照建设环保型、循环经济典型示范园区的总体要求,构建“煤电化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筑全方位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模式的循环经济系统,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从2006年起先后委托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上海庙矿区总体规划》、《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等16个规划,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并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的批复,从而为上海庙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批复中明确了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范围、发展目标、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内容。同时,要求按照分期实施、合理衔接、动态调整的原则,把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型的大型现代化能源化工基地。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总体规划》的获批,使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县级首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对快速推进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促进鄂托克前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为了打造这套完整的规划体系,2006年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元的鄂托克前旗花费了3000多万元的巨资,可谓投入“不菲”。为了把好每一关,鄂托克前旗还聘请了国内一流专家组成“顾问团”,对基地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

高水准的科学规划,使得“一切按着规划来”成了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中“铁律”,并得到一以贯之的遵循。开发建设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这一新的经济开发区,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绘画,每一次泼墨挥毫都会影响它最终的品质。为此,鄂托克前旗对上海庙的开发建设极为珍视和谨慎,并提出了近乎完美的要求:“宁肯放慢发展脚步,也不能出现一处败笔。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速度”。

科学规划,画出了美丽的发展蓝图。按照规划设计,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总投资2000亿,总规划面积1800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庙矿区、上海庙能源化工园、煤基精细化工园、综合服务园和上海庙镇区五大功能体系。以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产业为主,构筑了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化工为主导的循环产业格局。在土地使用规划上,鄂托克前旗根据建设适宜性综合评定结果,将全部土地资源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管制。整个规划中,他们一直把建设“生态矿区”当作一项“硬”指标去落实,始终秉承生态理念,坚持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追求生态环境和谐优美。

以高起点的引进确保绿色发展。“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引进企业和项目的选择上,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也显得颇为“苛刻”,将引进的标准严格定在拥有雄厚实力的“国”字号企业和“绿”字头环保项目上。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于新芳多次强调:“建设生态矿区不仅仅是有树有草,更重要的是我们引进的企业每建设一个项目都应该是生态环保的,煤矿生产是绿色的、煤炭转化是环保的、场区空间也是生态的,整个上海庙几千平方公里应该是生态良好的。对大气不能污染,对水源不能污染,对大地不能污染。生态矿区应该是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矿区。”

决策者绿色发展的思路在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很快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地下取宝,地上增绿”已成为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的独特风景。在已经完工的建设中,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绿化率达28.4%。矿区全部实施环境治理工程,所有煤矿的生产工艺必须符合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三废”达标排放,防尘防噪措施落实到位,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了“采煤不见煤”。

在合作方的选择上,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同样的审慎和严格,将引进标准定在颇具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范围,图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是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对环保的大手笔投入。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选择与中国烟草公司合作,将其作为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主体,可选择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中国烟草公司带来了山东临沂矿业集团,为鄂尔多斯打造出一个现代化花园式煤矿的样板――年产300万吨的榆树井煤矿。配套工程有洗煤厂、铁路专用线和煤矸石热电厂,2010年7月建成投产,是一座起点高、装备新、功能全、效益好的现代化循环经济矿井。煤矿开工建设以来,立足于绿色发展,打造沙漠绿洲,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矿区生态绿化,绿化面积1000多亩,建成了6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和人工河,让人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荒漠上崛起的花园式矿区。2008年,榆树井煤矿被鄂尔多斯市确定为生态煤矿建设的样板工程。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还与省级政府机构――山东省煤炭管理局签署协议,授权其可聚合山东省内煤炭方面的技术、人才、装备等在上海庙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开发。山东省煤炭管理局带来了新汶矿业集团,为上海庙引来第一个落地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与上海华谊公司合作的2×96万吨捣固焦联产20万吨甲醇。这也是国内最高标准的煤焦油项目。

又引进了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建成了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长城煤矿。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长城煤矿始终坚持“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高碳企业、低碳发展”的办矿理念,打造草原生态矿井,努力创建自治区所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地企和谐型矿区”。煤矿积极采用矸石充填、沿空留巷等新工艺,做到无煤柱开采,节约了煤炭资源,实现了井下煤矸石不升井,地面洗选煤矸石和建筑垃圾回填井下,解决了由于井工开采带来的地表塌陷的难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地下水系,实现了矿井固体废弃物“零排放”,避免了煤矸石对地面环境的污染,保护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绿色开采”。

随着中国神华、中国国电、山东鲁能等众多大型企业和环保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正以稳健、雄厚、蓬勃的发展态势,演绎着科学发展的无限魅力,奏响着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完美交响。

城市与乡村,往往是身份与差别的代名词。而在鄂托克前旗,按照“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的发展思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城乡面貌巨变、差距缩小,居民收入增长、民生改善,全面小康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打造样板,示范引领,让城乡统筹发展步入快车道。2011年6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统筹试点地区的鄂尔多斯市将全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点确定在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前旗于是成为自治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点中点”。鄂尔多斯市举全市之力推动鄂前旗统筹城乡发展,将其打造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样板,着力探索一条符合地区实际、体现时代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出经验、出成果、出精品,也为自治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经验。对于试点的意义,鄂尔多斯市市委书记云光中说:“试点的成功将推动全市城乡统筹工作驶上快车道、取得新成效,真正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试点启动后,鄂托克前旗坚持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的新路子,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旗情实际,鄂托克前旗确定了“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的思路,探索出五种符合实际的发展布局。一是重点镇布局。将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和工业重镇上海庙镇作为农牧民的主要转移地,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敖勒召其镇以创建全国园林旗为目标,通过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公园绿地以及保障性住房,建成“200米见绿、300米见园,晨有鸟鸣、夜有蛙声”的宜居草原小镇;上海庙镇围绕强化服务矿区发展,完善服务功能,培植产业,吸纳人口,建成现代化工业重镇。二是小集镇布局。加快建设城川和昂素两个小集镇,增强集镇基本功能。三是新型村庄布局。在农区、牧区和矿区选择性地建设农牧民集中居住的新型村庄,整合土地资源,强化产业配套,建设规模化现代农业基地和养殖园区。四是居民点布局。在水土、交通条件较好的农牧区,建设10-30户不等的小型居住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五是现代家庭农牧场布局。在产业相对分散的区域,按照每户一块规模草牧场、一块规模饲草料基地、一处养殖棚圈、一套耕种播收农机具,配套建设一处平层别墅的“5 十1”标准,建设现代家庭农牧场。“说到底,这五种优化城镇布局的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城乡统筹的主体――农牧民的去留问题。”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办主任柳利军道出其中深意。

在这五种布局模式中,“5十1”的现代家庭农牧场模式,捆绑实施了多方面涉农项目,整合投入资金,实行缺啥补啥的“点菜式”定向产业配套,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使这些农牧户成为散落在广阔草原的现代牧业庄园。凡是到过这些现代家庭农牧场的人无不感叹:这里真像是欧洲的田园风光!

城川镇巴音希里嘎查长张海滨就是这种“5十1”现代家庭农牧场布局模式的受益者。自从住进水、电、暖、讯齐备甚至周边环境也变得越来越美的160平方米别墅后,他对生活品质和产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他给自己定出了一个五年规划:“再建五六百平方米的棚圈,出栏1000只羊,形成种养业一条龙,耕种收全自动化。”

试点建设两年多来,鄂托克前旗按照“五年规划、三年建设、两年巩固”的目标要求,坚持先行先试、边建设边完善,先后实施了涉及城镇、集镇、农牧区等重点建设100多项,总投资9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70亿元,试点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产业先行,科技支撑,让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鄂尔多斯哪里的农牧民最富裕?答案是鄂托克前旗。2012年,鄂托克前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3.62%,达11468元,并且,从2004年至2012年,连续9年居全市第一。 “九连冠”的骄人成绩,让鄂托克前旗再一次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样板。

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带动是支撑,也是关键。谈到这个话题,昂素镇镇长白俊峰一语中的:“城乡统筹不只是盖漂亮房子,我们是先定产业,再定居住。”产业要发展,科技必先行。为了让农牧民增收致富,鄂托克前旗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提高质量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打破传统的掠夺式养羊模式,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和牧草生长成熟以及枯草期变化情况,研发出“绒山羊增绒技术”和“三元杂交技术”两项国家专利,建立了“一年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短期育肥出栏”的荒漠化草原生态养羊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很快就带来了现实的收益。运用增绒技术饲养绒山羊,为绒山羊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受益牧民白苏亚乐图说:“以前我养400只绒山羊,一年纯收入6万多元。现在我用绒山羊增绒技术养了200只绒山羊,每年纯收入达9万多元。而且绒的质量也很好。”据有关专家测定,采取绒山羊人工暖季限制日照长绒饲养模式,可在减轻生态压力50%的基础上增加产绒量70%。目前,鄂托克前旗推广绒山羊增绒技术的76户示范户,秋季每只羊比非项目区山羊增产绒351.58克,示范户年户均增收11232元。

“三元杂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同样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昂素镇牧民示范户达楞巴雅尔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根本不信一只羊一年能产三四个羔子。用了三元杂交技术后,现在我家有基础母畜肉羊150只,每年产羔约450只,年纯收入8万多元,翻了好几倍。而且按照生态养羊模式养羊,草场上草的数量增加了,草的品种也多了。”使用该技术进行养殖,在减轻了生态压力约66%的情况下,产出率却提高了300%。目前,该模式在全旗得到迅速推广,已经覆盖了全旗肉羊养殖户的60%以上。

科技创新在新型村庄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昂素镇哈日图新型村庄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建成水浇地4000亩,大型喷灌轻松作业,耕、种、播、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在现代化养殖棚圈,牲畜的饲养管理也实现了智能化,农牧民拿着遥控器就可以喂羊,科技让生产变得更轻松。科技创新应用同样也带来了农牧民收入的提升。据测算,今年哈日图新型村庄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转移后的农牧民真正过上了“人进门、羊进棚”、产业有特色、增收有保障的宜居宜业的新生活。

白俊峰镇长用三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坚持生态是红线,一个地区如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是必定要失败的;二是要坚持产业是生命线,强化产业支撑;三是把农牧民增收作为底线,要有底线思维。如果农牧民不能增收,城乡统筹就无法成功推进”。

改善民生,强化保障,让农牧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增强城市和农村相互促动作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在城乡统筹试点过程中,鄂托克前旗对转移农牧民“居民证”发放和管理、住房分配、生活补贴、创业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教育奖励及补贴等八个方面政策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实施了《鄂托克前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转移农牧民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对转移农牧民实施一套住房、一份工作、一份社保、一份补贴、一份土地收益、一份教育奖励的“六个一”配套工程。有了专门针对转移农牧民出台的“六个一”配套政策的强大保障作支撑,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心里很是踏实。

牧民巴格那从草场恶化、吃水困难的牧区搬进上海庙镇长城花园小区的一套94平方米已经装修好的免费楼房,还同时拥有了一份在镇政府当保安的工作、一份和城镇职工一样的社保、一份为孩子设的教育奖励、一份每年3万元的草牧场补贴和一份流转的土地收益。这“六个一”让巴格那一家4口的年收入轻松超过了10万元,也让一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入住新居后的巴格那发现,他得到的实惠还远不止这些。这里有新建的经山东托管、全旗最好的学校和医院,很方便子女上学、求医问药;这里有养老保险、低保、医保为主的“三保合一”体系,实现了农牧民在全旗12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出院的即时报销……

在养老保险方面,转移进城农牧民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养老保险待遇,2015年前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养老保险金领取年龄可提前到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提前年限的缴费由财政补足。在医疗保险方面,转移农牧民可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就医在全旗范围内实行“一卡通”,可在旗内自由择院就医,就医时只缴纳个人应承担部分。在城镇低保方面,转移进城农牧民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纳入城镇低保。因智障、病残、年龄偏大等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统一纳入综合福利中心管理。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改善农牧民生活的基本前提和途径。鄂前旗把解决就业作为统筹城乡试点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加强培训促进就业、资金扶持鼓励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就业等多种渠道,确保转移农牧民的收入不降低。谈到就业问题,鄂托克前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鄂托克前旗的城镇吸附能力是否强,与能否为农牧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息息相关,这关系着他们能否在城里生活得下去、生活得幸福。”

为了让进城的百姓生活得更幸福,鄂托克前旗积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打造“城在绿中、街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镇。敖勒召其镇、上海庙镇重点城镇特色塑造富有成效。敖勒召其镇镇区绿化面积达31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0平方米;上海庙镇以二、三产业为主,以人气带商气,以商气激活力,实现城镇有效运转和持续发展。昂素、城川小集镇提升工作进展顺利,面貌明显改观。推进鄂尔多斯风景道建设,打造西联宁夏、南接陕西、联通蒙陕宁三省区的一条重要旅游干道。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恬静的草原风光和灿然怒放的鄂托克前旗旗花马兰花,使鄂尔多斯风景道凝聚了草原盛景和无限风情。鹰骏草原文化主题公园是上海庙的城市中轴线,整体设计造型为“鹰”,寓意草原上展翅高飞的雄鹰。将鹰、马、云、水、草地等草原元素融合到公园整体设计当中,突出草原文化特色,是百姓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内蒙古地区最高端的草原文化演绎平台――上海庙草原大舞台,是上海庙旅游区的核心项目,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人观看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保持蒙古族转移农牧民的文化习俗,2013年鄂托克前旗在斥资1.5亿元建设的敖勒召其镇圣火文化主题公园里,又建起了大型敖包,并举办了万人祭火仪式和万人祭敖包活动。对此,高鹏部长说:“对转移农牧民,不仅要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还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让他们对城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地安居乐业”。

“作为统筹城乡试点,我们将集中全旗所有的生产要素,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建设文化草原,把鄂前旗打造成集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经济体,实现全旗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积累经验,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于新芳书记的表态正在被付诸日新月异的火热实践。城乡统筹发展让鄂托克前旗的城乡差别在缩小、边界在消弭,踏上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快车的鄂托克前旗,正乘着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的东风,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奔向全面小康的目标……

(专题调研组组长:徐钢 成员: 关平 刘秉承

娜日素 执笔人:)

上一篇:IT如何帮助戴尔公司转型? 下一篇:全球化:教师具备怎样的观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