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

时间:2022-10-17 08:44:37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

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创新教育就是挖掘、激活、提升学生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通过培养将这种意识变为现实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的教育。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伯乐”,教师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使命。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兴趣 思维

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在知识经济逐步发展的今天,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创新教育就是挖掘、激活、提升学生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通过培养将这种意识变为现实的一种精神、一种能力的教育。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使命。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下面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发兴趣,挖掘创新潜能

有人说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尤其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造。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如果没有创新兴趣,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孔子认为“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数学,因而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深入探索,打破陈规想法,使其萌发创新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产生更强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和乐意学习数学,并且有信心去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这样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情境,提供创新环境

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是老师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教师的作用就是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要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心情舒畅。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使他们的心理距离接近,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表现和发展。教学中教师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利用设疑、提问的机会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主动和积极的主观态度下,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对于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大胆的想象,在轻松的、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下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兴趣,使学生自觉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敢于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这是创新学习的重要保证。例如,在讲千克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问同学西瓜好吃吗?我准备了几个西瓜作为奖励品,谁说得好,我就奖励给谁,你估计一下西瓜的重量是多少?然后把接近答案的同学请到前面,奖励给他一个西瓜的图片,孩子在这样的趣味中,得到鼓励,学习积极性一下提高了。

三、勇于探索,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个能力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在旧有的思维框架内,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展开设想,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大胆设想才能萌发创造动机,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消除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找到的窍门。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通过教师的点拨、自己的探索,从而发现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教师要善于构建学生思维活动赖以存在的情境,善于提出激活思维的问题,促使其积极思考,竭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利用和谐、轻松、快乐的环境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

四、鼓励质疑,增强创新能力

没有疑问的学生,就没有创新能力,同时也说明老师的创新培养的失败。教学时要力求打破常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善于质疑,善于思考,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尽一切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扶持他们放飞想像的翅膀,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旧知去获取新知,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中,把“学”的兴趣培养出来,把“思”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巧妙设置问题,恰到好处的讲解提示,把培养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拥有点金术,而不是给予学生金子。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创造能力,培养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内容时,老师设计个小竞赛,看谁的理解能力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通过上课时听讲,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通过教师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学生增加了对百分数的了解。

五、巧设提问,强化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能提出问题的学习则是有成效的学习。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作为教师,要自觉地启发学生多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创新意识强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敢于批判、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精神,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可贵的创新勇气,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创新意识就会有创新行动,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思维的疑难和矛盾,恰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生对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对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疑问。怀疑感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为不轻信既有结论,能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在思维的过程中,提倡探讨与创新精神,强化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索、分析和解答问题,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学生提出了问题,这表明他们对事物在进行探究、思考,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十分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对于他们的深浅不一、角度不同的问题尽量给予肯定与表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一个有难度足以引发探究的驱动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有时或心有疑却问不明白,提不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不清楚,问不深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联系点。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置换角色,探寻学生思考的源头,巧妙点拨,当学生产生问题的助燃器,对于学生的一点发现及时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增强学生质疑的信心和胆量。培养学生想问、敢问、会问,主动探索提问的方式和提高问题质量的方法。

六、科学评价,扶植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合理的评价,要慎用批评,善于表扬。积极的鼓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掌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而且鼓励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还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小学数学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刘军.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创新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3).

[3]吴云.互动和谐课堂有效数学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上一篇:基于学生视角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下一篇:浅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