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7 08:01:45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

摘要:把握情感,激活语文课堂是教学的生命。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来,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很多年了,自从拿起初中语文课本的那天开始,每翻看书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闻到书的墨香,我都觉得那样幸福,我就会忘我且忘情。我深爱着给了我们人类无数营养的文学,深爱着我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常常让自己的情感畅游在那灿烂文化的河床上,如痴如醉。语文学科是启迪心灵、净化心灵充满着智慧和力量的一门知识学科。当它敞开它那无比豁达、宽厚的胸怀时,我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让那些在我们知识的天地中曾经闪耀过光辉的时刻,这些在我们生活中曾经记载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中传承,在我们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依稀记得在我刚刚登上三尺讲台时候,用的是冀教版的语文课本,课本编写得很科学,很合理,教学目标也很明确。当时我的课堂教学完全是依照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的,将教参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讲给学生听,将认为重点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在黑板上。一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口干舌燥,非常累,学生也很累。有时请同事听自己一节课,听完课同事告诉我,讲得很详细、很到位,学生们看着也很忙碌,边听边匆忙地做笔记,但是感觉课堂效果不是很好。整节课气氛很沉闷,学生们只是死板地接受知识,并没有走进文本,没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当时我的心头布满了阴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怎样教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怎样的语文课堂才算是成功的课堂?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呢?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大脑中,挥之不去。于是我带着这些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摸索着、思考着。直到《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才走出了昏暗,走向了阳光灿烂的语文课堂。新的思想、新的启迪精神,在我们神圣的课堂当中完美展现,得以发展,获得升华、获得体现,这使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去探索。

通过对新课标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要时刻指引我们的学生能运用课本知识自己的感受学以致用、深刻领会、融会贯通。要打破以往那种死记硬背、字字分析、层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过渡为有重点地精细朗读学习,不是特别重点的应简化阅读。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养成能独立把握整体理顺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意图感情以及中心思想,领会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方法。然后通过练习再逐步升华,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才会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更加有力的学习条件。我觉得理论只有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有了新课标中的理论作为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所欠缺的是腾飞的助力。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感知,情感的内在体验,我觉得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就应该从文本的情感入手。

什么样的语文课,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将语文的情感归还给师生?让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融入情感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最好的能量、最好的知识感悟,他们的思想才会更加的活跃,从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章的情感”总归是模模糊糊的,不可捉摸地存在于文章之中和文章当中的一些资源里面。如果我们不去发现,它绝对不会自己从文章的表面当中展现出来。所以,在语文课堂当中第一件事情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当中所有的精华情感的因素挖掘出来。这个体会过程当中学生们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感受问题,这便是最主要的环节。建构起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激活语文教学的关键。建构理想的教学模式,特别要重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主动思维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其中,最主要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感受。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自己没有融入到文章的情景里面,又怎能让学生跟自己感悟文章,学生又如何有学习的冲动、情感的融合。另外,要让学生养成能独立把握整体、理顺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意图感情以及中心思想,领会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只有情感交融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才会有体会感知。语文活动作为一门有着十分重要的课堂活动,它所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所有学科的综合,能照亮我们思想、启迪净化心灵。今后我们只有在语文的道路上,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自己培养成心灵阳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更好地去传承中华几千年来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才能使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成为享受精神大餐的过程,才能扬起学生们情感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我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