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7 03:12:15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着重对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索一条高效之路。

【关键词】研究;情感;原则

与以往教学相比,思想品德新课程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对有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法概述

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情感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情感。它把学生们中引起的教学情感当做重点的教学研究对象和目标,并借此来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从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看,情感教学法是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把教学重点由认知教育推向了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与传统的以认知为主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二、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作用

1.利于增大课堂的互动效果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的互动效果达到最大。情感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教师对于学生们情绪的了解和把握更为方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使教学目标更高的达成。

在目前我国教育理念整体注重素质教育的格调下,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和多样化促使了受教育者个性和思想的多种多样。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多角度地对学生们异彩纷呈的个性及思想进行全程把控,掌握学生们的个性情感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情感特点来设计课堂方案,亩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2.利于形成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正确认知

把情感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实践中,方便了教师对受教育者情绪和情感的引导,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情感教学法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得到学识和思想上的成长。

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讲到“权利与义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更改一下平时固定的授课方式,还权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对权利与义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通过这种角色和身份的扮演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情感调整,既可以使同学们加强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训练同学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最后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进行及时地反思与总结,如果效果特别好,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 三、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注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渲染力

为了使情感教学法更有价值,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培养自己细腻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渲染的能力,能够及时地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调控和把握好学生的情感激发点,让学生能够从学习的内容和课堂的教学资源中获得情感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加强思考,善于挖掘隐含在生活事件背后的情感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思想品德课层面的思考,使学生能将课堂中激发出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践行于日常的生活模式之中去。

例如在《学会自主选择》这一教学课程中,用了苏格拉底的故事以及某次案件中副队长以身殉职的故事,还有毛驴与甘草、小鲤鱼的故事等作为引入,这种对于课堂的引导方式显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不相符的,要不是成人世界的生活要不就是遥远历史中的事件。远离学生生活的课堂必将是缺少情感基础的课堂,学生难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更不要说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及时捕捉学生生活范围内的情感案例,课堂上用这些情感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机和活力的。

2.搭建获得情感体验的平台,注重课堂效果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本身比较枯燥,跟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的学习主要也都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尤其重视45分钟的课程教学。通过经典有效的案例和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等为学生搭建获得情感体验的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运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案例,比如把雾霾问题与环保联系起来,把学生失联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等,然后把班级学生进行兴趣分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论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由小组长作发言陈述,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讨论的内容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地学习掌握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内容学习之外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深入体验,在感性层面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确保小组活动的效率,教师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活动,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计入学期考核等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比较好奇且争强好胜团队意识强,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必能够大大地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把教学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式可以减少政治理论的枯燥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比如看电视、上网中感觉到政治存在,从而加强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政治热点话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念,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使情感教学更有意义。

4.情感教学法坚持的原则

把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三项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

根据记忆学的规律,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要对教学内容及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地分析和总结,在给学生做反思总结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避免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淡忘的现象的出现。

(2)真实性原则。

要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同学们的课堂反馈进行真实有效地思考,仅仅做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在学生的课堂听课笔记以及课后作业操练中,真实地书写当时的自己的情感历程。引导学生学会在文字的表达中反思自己的人生B度和价值观,最终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3)针对性原则。

对思想品德教学中思想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和章节,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批评的力量是无形的、强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情感日记,让学生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师收交批阅,然后从中选择出较为典型的内容,为课堂教学所用。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思考的机会,这种做法将会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性,思想性。

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发展,诸多电脑文档编辑软件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载体。为此,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信息技术,编辑博客、微课等,以此展现自己的情感历程,反思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总结

情感教学法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该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能及时真实地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态度的纠正,价值观的再确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性教学,它必将极大地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于晓溪.情感教学法及其应,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

上一篇:首航超市12店+永辉超市鲁谷店+果多美苏州街店 下一篇:民族院校《发展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