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必要性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10-17 02:03:26

高职语文必要性课程改革论文

一、高职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技能性和高素质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两个重要目标,技能性是指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毕业后的职业需要,高素质是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职业上的更高发展。语文学习作为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提升审美水准、丰富情感、提高道德情操及塑造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方式,是高职教育体系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语文因其工具性,对高职专业课程起到了支撑和促进的作用。语文课程所培养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其毕业后进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交流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分析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因其人文性,培养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人文精神。如果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人文知识仅了解最浅显的部分,仅对职业技能有所熟悉,很难再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因此,语文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更要让学生能够从中进行自我的反思和完善,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语言及文字不但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和知识的载体,更是承载着人类思想的媒介,通过语文学习不但使人们获得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更能使人获得在精神上进行提升、思想上进行超越的能力。因此,在学校开展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学校普遍开始的基础文化课程,其在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课程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职语文课程自身定位模糊。在以职业技术知识及职业技能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里,语文课程与其他公共文化课程一样,面临着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同时,高职语文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的教育目标,高职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特点,导致教学方式、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脱节而不被学生所认可。

(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滞后。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语文课程虽然进行了一些适应性的变革,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未跳出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仍然与学生的职业方向相脱节,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要。高职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对就业市场与职业技能方面了解,以及进行改革的内动力。

(三)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受制于学生素质的现状。由于我国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及基础文化素质都不理想,再加上高职学校以职业技能培养及就业导向的办学宗旨,导致语文课程等文化基础课的课时被迫压缩,更加剧了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高职语文教师不能很好的针对高职学生的整体特征去对课程体系作适应性的改变,走过场式的进行课堂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往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流于形式。高职课程改革同其它科目的课程改革一样,都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提上了教师的工作日程之中,面对改革的需求,不同的参与态度决定了改革的成效。有的语文教师,甚至是真个教学组或学校,都对教程改革缺乏必要的认识,改革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不愿意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使改革不能很好的进行。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不理想的教学现状急需改变,因此高职语文应尽快落实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开展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要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贴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改革导向。

(一)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语文基础。任何课程都是以语言文字来承载其知识的,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工具性特征优势,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利于其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结合专业及职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一方面的语言、文字知识教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二)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素质基础。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并不止步于其所学专业的基层岗位,需要随着年龄、资质的增加,以及个人的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定位。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职业课程的学习,还要使其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帮助其实现职业上的更高发展。(三)教学内容联系就业目标。相比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有着目标更加明确的就业指向,学校与企业间往往建立着密切的联系,以利于校、企双方的教学实践和岗位适应问题的解决。针对这一特点,语文教学应当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口的不同企业和行业的特点,有目的性的去是语文课程的内容去契合该企业的文化以及行业的特质。

四、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及师生相互配合的互动性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之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交流、探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精神。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语言实践方式来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方式尽可能的符合其职业目标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学到语文的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各种教学素材,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同时,积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更加灵活的成绩考核办法,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与职业素养有关的内容,让学生以此目标导向去完善自己,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并最终达到掌握语文知识、具备职业素养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晶单位:七台河职业学院

上一篇:大学钢琴教学下的教育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医学遗传学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