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和施工控制措施

时间:2022-10-17 01:18:48

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和施工控制措施

摘要:从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谈起,从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方面对平整度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摊铺设备

Abstract: The talk about the impact of factors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moothness, starting from the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machinery and equi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latness.Keywords: road; flatness; degree of compaction; paving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TV4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在高等级公路中,沥青砼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行车噪声低,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等原因大面积采用。路面平整度是公路质量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公路路面使用品质与行车舒适性的最直接的外观质量指标。公路路面平整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的速度,车辆的油耗,车辆的磨损及乘客的舒适,因此,认真分析影响高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和提高平整度的各种措施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

一、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导致路面平整度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基层顶面平整度较差

基层顶面平整度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若基层不平,即使面层摊铺平整,但压实后也会因虚铺厚度不同,产生路面不平整。基层顶面平整度不好,特别是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基层混合料的高等级公路,基层的平整度难于控制,使其上沥青砼面层的厚度变化较大。虽然刚开放交通时路面较平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车明显感到路面不平整,再过一段时间这种现象会更加显著。面层表面的细小不平整使行车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后者又进一步促使不平整加大,这种恶性循环使路面最终不得不进行修补。

总之,基层的不平整产生的原因主要在施工环节中,基层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基层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整形,碾压施工,基层的接缝和压实机械的调头,停顿处都会影响到基层的平整度。

2、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二是路基下部天然地基承载力足,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引起的沉陷或向两侧挤出而造成的。

路基的沉缩是因为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缩。地基的沉陷是指天然地面下有软土,泥沼或不密实的松土存在等原因,承载力较低,路基填筑前未经处理,通车后在路基自重及上部荷载双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引起路基下陷。

3、配合比设计不理想

沥青面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直接影响面层的各项指标。良好的级配,合理的沥青用量将保证路面的平整和使用寿命。否则,由于配合比设计导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差、水稳定性不好,产生严重的车辙、拥包、裂缝等病害,必将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另外,基层配合比的设计将影响到半刚性基层的整体强度,作为面层的直接承重层,基层强度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沥青面层的各项质量指标。

4、施工工艺水平低及机械设备的落后

施工过程中,不讲求工艺,操作粗放,工序衔接不紧密,摊铺、碾压温度控制不严,接缝处理不当等整体施工工艺水平低,加之从拌合、运料到摊铺、碾压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而且机械化施工的匹配与组合欠佳,检测手段落后或不及时、不认真,均对路面平整度产生不利影响。只有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的机械设备并合理的配套使用,才能提高平整度,保证路面质量。因此,需要在施工中反复总结,不断提高施工水平,逐步达到较高的施工质量要求。

二、改善平整度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保证平整度应从路床开始

正如前文所说的,基层平整度直接关系到沥青面层的平整。而基层的平整度又与底基层有关,底基层平整情况与路基密不可分。因而,保证路面平整度要从控制路基特别是路床的平整度开始,一层一层严格把关,严格控制,直到面层。实践证明,使用摊铺机摊铺基层,甚至底基层,可大大提高基层的平整度。而使用平地机结合推土机也可进行基层施工,但由于此方法会使混合料密实度不均匀,在摊铺稳定中粒土或粗粒土时,还会发生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导致平整度差,故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

2、提供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

为提供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⑴原材料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粗集料应当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质量要符合相关规定。填料虽在沥青混合料中用量较少,但其质量不可有一点忽视,采用时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否则易造成质量事故。

⑵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的设计过程是: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在进行目标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必须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集料规格、级配、沥青的各项性能进行认真检测后,对配合比设计进行反复验证,求得最佳配合比设计。同时,要重视试验段的试铺,在试铺中、试铺后进行验证,最终使配合比设计科学、合理、适用。避免因配合比设计不当使面层产生拥包、麻面、松散等病害,影响平整度及路面总体质量。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结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此外,采用改性沥青是改善混合料热稳定性、增强粘结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有效方法。

⑶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和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拌和场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在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沥青混全料可以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但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时,必须采用间歇式拌和机,且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按规范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

上一篇: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问题的措施 下一篇: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