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台湾的发展与思考

时间:2022-10-17 05:11:37

生命教育在台湾的发展与思考

一、生命教育在台湾的缘起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iters)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生命教育”概念的明确提出,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是由1979年在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所倡导的,目的在以防止暴力、和艾滋病蔓延于校园为宗旨的教育。20世纪末期,台湾地区将生命教育引入,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

以现况而言,暴力问题在台湾也已到了日趋严重而不容忽视的地步,所谓暴力包含两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一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或自杀。这两类戕害生命的暴力事件在近几年来层出不穷,而且年龄层也逐渐下降。台湾社会从暴力或自杀防制的观点出发认同了,反生命行为的真正制止并不在于防堵、监测、打击犯罪或通报系统的建立,而在于根本的防患未然,防患未然之道在于正面人生观的建立以及家庭社会的互爱互助。二十世纪台湾教育的普及成就了台湾在政治、经济与科技各方面的长足进步,然而,过份重视理工、实用、轻忽人文理想的教育体制,也让社会付出沉痛代价。最主要的病征例如伦理观念的模糊、价值观的混乱、暴力猖獗、家庭功能式微、社会不正义及由之而生的各种乱象等。在这样功利主义挂帅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成为自私、贪婪的工作机器,充满效率与享乐的迷思,而与自己、别人以及自然的关系愈来愈疏离却不自觉,使社会整体精神文化乃至道德秩序向下沉沦。社会的精神与人性生活长期受腐蚀,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深层隐忧。依此,社会需要生命教育,从而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提升生命境界。即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这也是台湾倡议生命教育的主要社会背景,反映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提倡有其一定时代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对台湾社会问题的回应。

生命教育在台湾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萌芽期(1996--2000),人们的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但精神及心灵却空虚贫瘠等以上所谈及的问题是台湾社会所不能回避的,在对社会乱象的反思基础上该如何正本清源,力挽狂澜呢?这引起人们的思考,并探求因应之道。台中市晓明女中邀请一些学者在伦理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扩充,提出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1997年依前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英豪以晓明女中为总推动学校,开启了全台湾省中等学校生命教育推动的风潮,设立“伦理教育推广中心”,次年更名为“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后又建立了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1998年),作为推动生命教育的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时期,台湾生命教育的主题有“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信仰与人生、良心的培养、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等。出版了《台湾省中学1998学年度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可视为台湾第一部的生命教育指导纲领。生命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与学术界的重视。总的说来,尽管这个时期生命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生命教育在内容上,尚缺乏完整的理论论述与体系,也无深入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需要进一步厘清与扩展,在生命教育的教改理念的扩大以及有关生命教育内涵的整合还需要更大范围的成员和更多的学者来共同参与,但台湾在推动生命教育上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成长期(2000 2003),这个阶段台湾的生命教育,理论上,各种对生命教育的诠释纷纷发表,呈百花齐放之势或可说是众说纷纭。例如不少人把“生命教育”与“自杀防制”画上等号,或当作是生死教育、死亡教育,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为教授有关死亡的各种问题等等。在实践上,生命教育曾因2000年政党轮替后归于沉寂,一度无以为继,所幸后在时任“教育部长”的曾志朗的关注下,2000年8月宣布成立“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订定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并组织生命教育委员会作为行政主管机构,旨在通过生命教育的推动,全面评估校园教育的生态,落实人文关怀,根植优质的校园文化,建立一个尊重生命的教育环境。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台湾生命教育发展的重要进展阶段,由“教育部”主导,多所大学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所或生命教育学程等,生命教育被大张旗鼓地全而推动。(3)成熟期(2003年至今),“教育部”于2003年订定了生命教育类选修课的课程纲要,整合了生命教育内涵的共识,依照整体规划确定生命教育包含了三个彼此交互为用的领域,即终极关怀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至2006~8月,生命教育发展成为所有高级中学的正式课程,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这个时期,台湾学校生命教育较系统全面地开展,包括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等。除了教育部门的参与外,目前台湾民间有一些机构也在踊跃地推动生命教育,成效斐然。例如:得荣基金会于1998年立案,以“提升青少年生命价值”为宗旨,“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全人发展环境”为基金会的主要目标。另外还有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财团法人佛光山慈悲基金会等机构也在积极地推动这项活动。民间团体所举办的生命教育活动以学校教师的研习为主,其次是学生夏令营及家长研习。这显示出,生命教育在台湾社会上已引起相当大的共鸣与关注。短短几年间,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开展地有声有色,这与台湾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科研,加强中小学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是分不开的。生命教育由台湾省中等学校的一项专案计划――非正式课程,逐步发展为全岛各级学校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已成为教育主管单位积极推行的教育计划,生命教育的推动成为台湾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一环,也日渐规范、日趋成熟。

从台湾生命教育发展的脉络看,台湾的生命教育是先从类似生命教育课开始,逐渐到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已成为台湾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台湾生命教育兴起至今已历九年,目前在台湾生命教育的主要有七种取向: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性别教育、环境教育,以及八门高中选修课程,并且向下扎根至初中、小学及幼儿园。2006年8月开始实施的高中选修课程,算是目前最具体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善于把渗透式与独立设科或综合课结合起来,所谓综合课,是将生命教育作为综合课程里的一个单元进行教授,如“生存教育”、“生命美

育”,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又能与其它跨学科课题(如德育、环境教育等)联系起来实施。生命教育实践性极强,渗透式的生命教育即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施。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如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等等,强调实践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总之,台湾在推动生命教育的实务上,有统整性的思考与推动策略,学校生命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与发展的知识教授,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从而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台湾教育当局相当重视。此外,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呼吁社会各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公民教育的责任。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会机构、政府机构等部门,组成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综合体,有效地推动了台湾生命教育的开展。

二、台湾生命教育的意义诠释与挑战

由上可见,台湾的生命教育是由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学的宗教教育,通过伦理教育转化蜕变而来,历经数年的积极推动,在教育的内涵上已达共识,也较稳固,包括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上,诚如曾志朗(1999年)所撰《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遗漏的一环》文中所指:在所谓快餐文化的新一代,他们已无力接受挫折,而缺乏情意教育的关注,教改将令人遗憾。生命教育的重要正在于其强调教育应引导学生在思维训练上思考与生命素质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与身心安顿的课题。生命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就是希望弥补现行教育制度中偏重知识教育与理性教育,却忽略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德性、艺术、人文之教育。使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有了生命教育的涵养后,知识技能可以为社会所用,而不是成为戕害社会的工具。台湾教育界人士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知识建构在其中并非主要任务,情意体验才是真正要提倡的人生实践。生命教育是站在人文的立场,试图改善科技发达所带来的弊病,发展出来一整套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说是充满人文性质的,尤其是以哲学为核心。

生命教育是个相当广义的概念。根据台湾教育改革的理想精神与实务要求,生命教育将一以贯之地全面推广,然其间也必有不少的困难与挑战,主要有:如一,生命教育的肇端虽然与校园自杀、暴力以及其它种种价值扭曲的负面现象有关,然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却远比这些问题要更为深远而严峻。目前教育整体之精神向实用学科倾斜的状况尚未扭转,生命教育还是以在特定时空脉络中形成的正式课程为主。面对当前社会仍以物化的功利主义为主流思想的境况,如何逐步地争取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转变社会的主流思想,进而尽快提升全社会的人文与心灵,启发全人之生命智能为目标,应是推动台湾生命教育面临的一个长远与艰难的挑战;再如,师资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培育具有充分理想与认知的师资队伍任重而道远。目前所进行过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育计划,多半都属于临时研习之性质,既无系统性,也无前瞻性,更无制度性之思考,零星的研习顶多只能达到理念倡导的功能或针对特定议题一时所用,难以胜任教育之重任,就原本已有生命教育素养的师资来进行强化性的在职训练是必要和紧迫的,而且师资问题必须从根本的制度面来思考与长远规划。

三、综合讨论

台湾的生命教育在推动生命教育的实务上,有统整性的思考与推动策略,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相当的系统性,在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训、课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另有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对于尚未普遍实施生命教育的大陆来讲,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把生命教育与人格建构结合起来。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生死教育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生命、生死问题应是和人类共存的,生命教育也应是历久弥新的教育。目前在大陆,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报道也相当多,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而中小学生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的态度也相当的普遍和严重。此外,中小学生因为对死亡、疾病、生病的残缺毫无认识,毫无体会,也造成了许多问题。防患未然的办法根本在于建立正面而深刻的人生观,以及同辈、家庭与社会互爱互动关系的形成。为此,的确有必要在中小学逐步地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包括死亡的教育),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从而对自我的以及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这应该是推进大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尽快在大陆地区推行和实施。

2、在教育的视野与对象上,生命教育推及整个社会,不只是面对学生。目前,台湾的生命教育尚限于学校。所有的人都应在这些根本的生命课题上有所省思与实践,才能活出有意义与快乐的生命。台湾的生命教育的发展尚待推及全社会。就大陆而言,在学习台湾学校生命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在开展学校生命教育的同时,应向全社会推广实施生命教育。

3、把适当而正确的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上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诞生和归宿。“死亡”向来被中国人视为禁忌,大部分人对死亡有错误的看法。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没有正确的生死观念,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就不能充分理解,对生命来之不易没有深切体验,就很容易产生不珍惜生命的行为。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从两性教育和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中认识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因此,生命教育首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由来、生命的伟大、生命的终结等问题。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等涉及哲学思想理念的课题多么重要而且需要花时间去探索,因为这些理念虽然不像实用知识那样“实用”,但它们却提供了人生实践的原则与方向。反观大陆现行教育架构,在应试教育挂帅和社会上弥漫着实用功利主义氛围的背景里,我们的确给孩子太少空间与时间去思考探索实用知识以外、但却攸关生命意涵的课题。这是我们必须深思和正视的。

4、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生命教育应该是系统而全面的,生命教育应该贯串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和整个人生。教育在短期内是最不容易看到成效的,要深化人生观与提升社会道德精神,需要的是在整个教育的精神与内涵上有所更新。学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生命教育”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热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生命质量。走出校园,步进社会,也要有生命的教育,以不断深化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提升道德思考与判断能力,在价值多元的复杂社会中能慎思明辨。另外,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在生命教育中,应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情意体验进行生命教育。

5、觉人者必先有所自觉,师资的来源与养成是大陆推动生命教育应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生命教育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大,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生命楷模,所以教授生命教育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生活充实、积极向上的典范。一位优秀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示作用是无形而又巨大的。因而教育工作者该深化自己的相关素养,才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成为陪伴他们建立自己人生观的引航者。借鉴台湾当前存在的师资问题,一开始应从制度面来思考与长远规划大陆生命教育的师资。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海峡两岸遗弃罪比较研究 下一篇:浩然正气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