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时间:2022-10-16 11:08:19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护理要点,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35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11例(3.3%),穿刺部位血肿12例(3.6%),出血3例(0.9%),假性动脉瘤3例(0.9%),排尿困难14例(4.2%)。经过相应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分析有关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94-01

冠心病作为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随着我国逐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继续增加。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减少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医护共同努力。我科2006年5月~2008年2月对235例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在我科进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35例,均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年龄39~77岁,平均56岁。男216例,女119例。

2结果

在33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31例,占9.3%。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11例(3.3%),穿刺部位血肿12例(3.6%),出血3例(0.9%),假性动脉瘤3例(0.9%),排尿困难14例(4.2%)。31例患者经悉心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3讨论

3.1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

主要发生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如创伤,疼痛,恐惧,看到出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主要表现是: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出冷汗;心率

3.2皮下血肿及出血

发生原因多为穿刺点压迫止血不彻底或术后下肢活动过早而引起。因此在手术结束后,要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应用沙袋压迫8 h[2],要嘱咐患者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平卧24 h后方可下床活动;要注意观察局部伤口、肢体远端供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以防加压包扎过紧出现动脉血栓形成。出血:本组2例患者牙龈出血,1例呕血、便血,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及抗凝剂过量而引起。发现后应立即报告医生,对此类患者更应密切观察血压,皮肤、口腔黏膜有无出血倾向,下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发现问题及早报告医生处理。

3.3假性动脉瘤

其原因是拔管后压迫止血不彻底,压迫位置不准确,应重新压迫成功后绷带加压包扎,要嘱患者患肢制动24 h,并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紧张、焦虑,防止出现血压升高。一般经过处理后,B超复查未见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3.4术后排尿困难

本组14例患者术后发生排尿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情绪紧张及不习惯,可采用热敷及诱导等方法,必要时放置导尿管解除尿潴留。术前让患者在床上练习排尿,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排尿困难。

3.5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要领,解除精神紧张,取得患者的信任,必要时与术后康复的患者交流,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5]。

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且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但其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特别是血管迷走性反射,发生突然,病情凶险,要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金葵花,刘群,袁琰琴,等.介入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性反射的预防及处理[J].现代护理,2005,9(6):439.

[2]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82.

[3]张振香.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5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19-20.

[4]杨蓓,李建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

[5]张小英,周霞,周钟茗.冠心病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91.

(收稿日期:2008-11-24)

上一篇: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