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16 10:07:14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摘 要] 经营管理体制约束,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和人才技术缺乏等是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增强我国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加快表外业务的发展,应加快混业经营体制建设的步伐,加大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力度,提高营销水平,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生存压力和发展需要的推动下,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收入在银行总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品种数量和规模扩展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发展水平相对于我国银行规模来说还是很落后的。从银行发展的国际主流模式及我国商行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来看,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以拓展业务范围,增加银行收入,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商业银行一种现实而又必然的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问题

1.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表外业务主要集中于代收代付业务,如资金转移、信用证托收、经纪等,其他类型的业务,包括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办理得很少,手续费业务属于浅层次的业务,银行办理此类业务耗费的成本较高但回报较少。

2.经营范围窄,业务深度不够。从我国银行已经开展的表外业务来看,绝大部分业务范围有限,银行只同少部分人打交道,社会公众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参与进来,很多业务只是在较低程度上进行。例如,银行的信用证业务、个人支票业务始终没能大规模开展起来,信用卡业务主要面向社会中、高收入阶层,一般普通居民较少涉足,经纪业务主要是收付各种费用,交易等较高层次的业务几乎完全是空白,咨询业务主要是浅层次的各类信息的传递,方案设计、决策制订等较复杂业务很少提供。

3.收入有限,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比重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没有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表外业务占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以上原因导致的,即业务种类少,范围窄,程度低;二是监管部门目前对于银行收费有一系列的限制,如存款账户费等,使得银行对于有些业务只能免费提供;三是银行为了竞争的需要,一些业务低收费甚至不收费。较低的收入限制了银行表外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也使得银行通过开办表外业务改善整体经营效益的目的难以实现。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表外业务很少动用银行的资金,主要靠银行从业人员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因此,银行从事表外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此种业务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银行之间表外业务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状况。从目前我国银行从业人员的总体情况来看,其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表外业务开展的需要,很多从业人员对于表外业务并不熟悉,特别是在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方面,存在着更大的差距。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许多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为了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纷纷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有业务交叉,实施混业经营,而我国由于各种因素限制,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这种分业管理模式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其业务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缩小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限制了证券投资类和信托类业务可能产生的表外业务的诞生,抑制金融创新,严重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2.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股权融资要求较高,企业可发行债券融资条件极其苛刻,仅局限于少数国有企业,许多企事业单位还须要由商业银行解决融资需求。此外,银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为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高了准入门槛,受到保护,市场竞争不像西方那样激烈。这种垄断局面使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充足,生存压力不大,扼杀了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自学性与自主性,发展表外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3.专业人才与技术缺乏。银行表外业务是一种集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金融创新业务,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外语和管理等广泛领域,它的开发与推广需要大批熟悉金融业务,精通先进电子技术,善于挖掘客户需求,实践经验丰富,富于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表外业务从业人员中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创新开拓性不足,更多的只是熟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一般业务,在技术支持方面,银行虽然实行了电子化操作,拥有了较先进的网络服务系统,如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在的差距,应有更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更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精细化的产品需求。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改革金融管制模式,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模式,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品种繁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实行了混业经营模式,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类业务。各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不断投入财力物力研发新产品,加强金融创新,抢夺客户资源,抢占金融市场,而我国的分业经营体制严重束缚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难于适应国际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因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就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尽快实行混业经营,逐步放开对银行业务的限制,促进银行业对证券、保险业的渗透,扩大业务范围,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

2.加强科技支持与人才培养。表外业务是科学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服务业务,它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支持,附加值越高所需的科学技术、设备要求也越高。我们要加大计算机软件开发力度,完善语音通讯、网络服务技术手段,使银行产品更方便、快捷地走进百姓生活,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产品品牌口碑。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全方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并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求,并具有较强的开拓研发能力的人才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来;另一方面可向社会,其他金融机构公开招聘一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门人才,充实表外业务队伍,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表外业务发展。

3.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联系产品与市场的桥梁,我们应重视关系营销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关系营销是较新的一种营销理念,它是指营销活动以建立和巩固与客户关系为目的,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一个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利润最大化。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已有的宠大客户资源,尝试挖掘客户需求,推出便利快捷,服务良好的产品,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关系,增强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客户成为银行永久的合作伙伴。商业银行应积极展开市场调查,细分目标市场,规范和优化产品,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长期高效的合作。

4.加强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表外业务总体上来说风险较小,但有的表外业务例如衍生类表外业务隐含的风险极大,操作不慎,就可能出现巨额亏损,甚至银行倒闭,如巴林银行事件。因此,对表外业务要加强监督,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建立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与明确的工作职责,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区分操作职能,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郭福全 韩 冰 杨 青: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5~118

[2]许崇正: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J].南京师大学报,2007,(1):40~44

[3]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6,(9):49~53

[4]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分析,商业研究[J].2004,(18):96~97

上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十大战略 下一篇:刍议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