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验有“物”有“理”

时间:2022-10-16 09:25:25

有效实验有“物”有“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物理实验为载体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意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实验,使实验有效而实用,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一、通过有效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和支持,思维很难激发,也难于持续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设计实验时,如果做到趣中设疑,疑中求知,学生就不会满足于眼前的热闹,会产生解疑的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分子热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笔者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之间抹一层水,用大一点的吸盘竖直向上提上面的玻璃板,下面的玻璃板不会掉下来。学生观察到此现象,很是惊奇。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教材中虽然未对此实验做相关设计,但教师通过设计此有效实验,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又如在讲到“热传递”时,给学生设计了“试管煮金鱼”的实验,学生猜想金鱼一定会被烫死,但当他们看到试管上端加热冒白气,而金鱼在试管底部悠然自得地游动时,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究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阔思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拓宽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立足课本中的演示和学生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有效,更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探究和演示实验,教学中在充分利用这些实验的前提下,不应该拘泥于课本,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决因设备仪器限制而难开设的实验,又能使教学设备简单实用化。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进行实验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带动学生一起开展实验创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在讲授《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一节时,通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探究”的实验,让学生设计、装配滑轮组,大家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沉着冷静,明显感到比单纯探究教材上“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有趣多了。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到了省力、费距离等现象。通过亲身体会,有了想法,有了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理论知识,解决滑轮组问题就游刃有余了。又如在讲解“内能”时,把课本中“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用大饮料瓶、气密芯、橡皮塞等进行改进。演示时,响声大,瓶口白气显著,学生看得很清楚,演示的可视性较强,让学生明白了物理实验可以由生活中的简单材料完成,并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加强动手能力。又如在讲“热机”时,增加演示实验,设计800年前流行于我国民间的玩具式“走马灯”,当点燃蜡烛时,纸马会自然转动起来,既好玩又能说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现象。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及观察、测量等实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后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弹力”后,要求学生设计“鸡蛋撞地球”的实验,要求鸡蛋从六楼下落而不破损。学生分组做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比赛发现,有些小组设计精妙,材料选择恰当,动手能力强。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讨论并尝试,因此小组的成功是团体智慧的结晶。此种方式给予学生从事物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中获得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贯穿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带来的无穷乐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物理涉及面较广,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设计有效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感兴趣,提升课堂质量;演示和学生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有效实验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了知识面;通过有效实验,加强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到了有“物”有“理”的物理。

上一篇:苏科版初中物理浮力实验教学的反思 下一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