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16 07:10:16

【前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鼓励想象,扩大思维的“量” 失去了想象,便没有了创新,文学作品就失去了神韵和灵性。同样,不借助联想和想象,学生也很难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不会产生 “共鸣”,所以也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真正的理解。但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达到较高的水平,就要有一个从量变到...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值得所有语文老师认真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效课堂;思维培养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因而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叠加训练,而忽略了它最本质的东西――思维。语文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授课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让语文课洗尽铅华,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选准思维的“点”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点”就是通过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思维的目标。仅仅寻求思维的目标不行,还要激发学生对思维目标喜好的情绪,只有当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有了追踪目标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选准思维的点呢?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课本语言的文字形式,发现文本背后蕴藏的本质内涵,然后加以抽象,巧妙地概括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少走弯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生理、个体上的差异,接受能力上有高有低,因此选择目标时一定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二、鼓励想象,扩大思维的“量”

失去了想象,便没有了创新,文学作品就失去了神韵和灵性。同样,不借助联想和想象,学生也很难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不会产生 “共鸣”,所以也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真正的理解。但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达到较高的水平,就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变,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积蓄思维的“量”。

教师在授课中,要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也不能追求照搬参考书的现成结论,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不能在潜意识中对学生定下条条框框,而要认识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思维也是如此,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以及自圆其说的思想。长此以往地训练下去,思维的质变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把握火候,控制思维的“度”

思维的“度”是指保持思维的质和量的限度。我们只有控制好这个限度,及时掌握火候,才能促使思维的质量不变,使学生思维层层深入地不断产生飞跃,不断向思维目标的纵深方面发展。怎样才能控制好思维的“度”呢?首先,教师问题的设计、提出要“适度”,这里的“度”是指问题设计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尺度并切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教学环节要适度。有人在教学中忽略了熟悉课文的这一基本环节,天马行空乱激发,这是不适度的,一定要研读文本。最后,学生思维受阻时要“超度”。在学生想不出来答案时要作适当的提示、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更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要从评判、辨析、质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四、研究教法,提高思维的“质”

不管是确定思维的“点”、扩大思维的“量”,还是把握思维的“度”,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思维的“质”。而要提高思维的“质”,就一定要探求科学的教法,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既有纵向拓展,又有横向勾连;既能正向逼近,又能反向逆推;既能线形延伸,又能立体渗透;既有肯定的继承,又有挑剔的批判;既有辐射的多触角,又有聚合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不断的探求中越来越敏锐、广阔、精确、深刻。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结合。”以上的四个方面贯穿学生思维训练的全过程,而语文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有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因此,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自然需要老师努力去践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当前村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铣刨机自动找平控制系统在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