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

时间:2022-10-16 06:39:55

怎样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更重视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觉、体验、理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本文论述对语言感知能力的认知及其培养的必要性和方法,让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一、对语言感知能力的认知

语言感知能力简称语感——感觉、感知、感悟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语感的关键是感,通过对客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刺激视听器官从而产生心理反映。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中培养一种意会感悟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思维的直觉敏锐性。它可以凭着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不需要充分的逻辑推理、理智的思考,就可以对思维的结果作出敏捷、快速的直观反映。学生想要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文字信息,语言感知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提高。语言感知能力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悟性。

二、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

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要通过思维表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创新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语感的培养不仅仅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情感和能力的激发大有益处,同时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语感强的学生能够让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不假思索地表情达意,感受语言材料的重点和情感。学生感受直觉形象,激发审美情趣,将美的形象性和语感的直觉相统一,形成自我的审美观。然而,语言感知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方面感知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锤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方法

1.多角度的鉴赏和分析、科学的审美判断,让学生视野开阔,形成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课时,让学生通过一首诗去了解创作背景,诗中由一事物想到其他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以及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对一些场景的描写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或隐含诗人的一些情感,每个学生的见解都不相同。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运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去品味词、句。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语言文字不仅仅只是机械的语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感知文字体会作者强烈的感彩。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通过让学生对文章中父亲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的揣摩和体会,通过具体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作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真挚强烈的父子情通过白描的语言体现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

3.借用想象获得语言感知能力。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基于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语言感知能力、体会情感。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加深对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童年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的体会。同时感受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于童真、童趣一去不复返的感叹。

4.通过语言训练培养语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和语言分析活动,积累语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形成自己的认读经验和认知结构,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主动地学习探究。用已有的认读经验和认知结构去感知理解,选择和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相似的语言块,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去适应与自己的语言经验不相适应的语句,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

四、总结

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较为漫长而细致的工程。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感知能力,要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

上一篇:高效备课造就高效课堂 下一篇:在导读促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