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民种地

时间:2022-10-16 06:32:05

如何引导农民种地

开春,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旁边玩耍,或者时不时帮点忙。

这种画面衬托出的是中国农村的现状:青壮年劳力集体逃离农村,奔向城市里的工厂,过着打工生活: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只好由妇女、儿童、老人组成“杂牌军”来承担,“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联谊会、理事会会长师昌绪为代表的15位两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决策层上书。这15位两院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愿种地的境地。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后继劳动力队伍,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严重隐患,未来10~20年,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给世界带来影响。

这也是近日在江苏省召开的全国现代职业农民教育战略研讨会的中心议题。

制定法律扶持农业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

沈其韩、陈文新、於崇文等院士说,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有目共睹。但是实践证明,三农问题非常复杂。除了认识与思想上的保障之外,还要建立真抓实干的长效机制,把三农问题纳入法制化轨道。

种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农村留不住青壮年劳动力迁移的脚步。郑哲敏、俞鸿儒、郭慕孙、翟光明等院士认为,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西欧国家在二战后,因工业高速发展,城乡差距一度迅速拉大。但这些国家相继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农业经营者须获得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同等的经济收入。日本更是汲取了西欧国家的经验,在工业经济腾飞之初,即1961年就及时制定以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实现务农劳动者和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均衡为目标的《农业基本法》,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

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早在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就为11.7年,大体相当于我国高中文化程度。荷兰大部分农民是高级或中等专业农校毕业,且每年还有20%左右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学校接受继续教育。

可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所占比重高达95%,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农业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后果。

两院院士建议,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国家总体教育规划,健全职业教育培养网络,对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免费提供包括科学种田、种植养殖与现代农业等内容的职业技能教育,并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鼓励一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建设新农村。可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设立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对返乡创业的职业农民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此外,要制订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三,要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发展种养大户,造就一大批职业农民。来自吉林省的调查显示,规模在20~30亩、30~70亩的玉米种植大户,每户平均净收入分别为1.2万元和2.3万元,基本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收入相当,这部分人成为职业农民后不会轻易离开农村。

第四,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比如: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职业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规模,扩大政策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每年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对具有资格的职业农民给予补贴。可把现行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向职业农民倾斜,促使职业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农村空心化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下一篇:望闻问切会诊后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