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中国抢粮

时间:2022-10-16 04:25:20

外资中国抢粮

国际资本开始觊觎中国农业。

日前,对外经贸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国际投资机构和跨国企业同样在加快对中国农业的投资与渗透。如高盛频繁“接触”中国养殖业,它不仅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而且近期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但高盛在全资并购过来的这些养猪厂并未自己进行经营,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事实上,在中国“养猪”的投行并不止高盛一家,德意志银行同样正在大规模布局国内的养殖业……

此外,中国最大的两家制奶业,蒙牛与伊利,同样让外国资本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而中国在新加坡上市的“大众食品”更是新加坡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其青睐度甚至超过了国家航空公司,但它的控制力也在外资手里。

如此多的国际资本涌入,原因就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有专家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国际资本带有热钱的性质,中国境内的热钱已成为危害经济安全的重大隐患,而国际热钱对中国粮食产业的投资兴趣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热钱没有涌入股楼市的前提下,热钱或正加速进军粮食产业,中国要严防热钱的农业逐利行为。

觊觎中国农业

“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高盛此举的深远用意,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是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据曹建海介绍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投资基金主要介入商品市场,他们从商品市场购买大量的小麦、玉米和大豆期货。随着粮食危机的升级,购买农田、化肥和运输工具,已经成为投资者长期投资农业产品的另一个趋势。

目前,进入投资者视野的目标已经有位于加拿大、阿根廷等地的农耕地,中国的农耕地、粮库等也落入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视野。2007年以来,国内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开始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向农业,“三资”开发农业由此成为社会热点。2008年1月―5月,广东农业领域完成投资20.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1.4%。

“在当时政策缺少限制情况下,这些国际资本,或者热钱,它们紧紧盯着中国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一个简单的例子,早在2004年,德国的DEG就介入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G海通(600537)。” 曹建海说。

事实上,国际资本一直在中国的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种子、畜牧等产业虎视眈眈,对与农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如化肥、食品加工、养殖、饲料生产等行业层层围剿,以此争取在中国粮食价格上的话语权。在外资的围剿下,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已经丧失。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而任何一个国家农业领域最赚钱的环节都集中在加工领域。“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农业产业领域中的外资进行调查,最后的结果令人震惊。”该研究机构的人士说。

“国际资本一直在加强对我国农业加工产业的并购步伐。事实上,我国之前对外资投资农业领域的鼓励政策,已经使国际资本在中国农业相关领域获得了足够的控制力。” 资深投资人辜勤华说。

“据我了解,目前有些国内的基金,主要是南方的基金,出钱到东北收购大米,出口到香港,再转口欧洲,赚了不少钱。还有一些把粮食收购回来,储存到租来的粮仓里,待到价格攀升之后售出,赚钱更容易。”曹建海说,目前全国粮仓存在很大的空置率,为资本对粮食的收购提供了便利。

而在资深投资人辜勤华看来,收完粮食再卖掉赚取差价是最笨的办法。“牟取暴利的国际资金往往在不经意中进行布局。”辜勤华分析说,几年前,国际资本就已经向中国的农业产业大举渗透。目前情况下,大量消耗粮食的啤酒产业已经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之前的哈啤、青啤收购案已经为中国的粮食产业敲响了警钟。2008年,嘉士伯再度出手,收购了纽卡斯尔在重庆啤酒的股权,成为重庆啤酒的第二大股东。“在中国粮食市场存在巨大隐性危机的情况下,国际大资本集团有可能收购分散在不同外资手里的啤酒股份,进一步加强对啤酒产业幕后粮食的控制力。”

热钱投机“长短结合”

据曹建海介绍,2008年5月以来,国际市场上1斤大米的价格超过了6元,而同期国内市场还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徘徊,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1/4;除大米外,国内面粉价格每吨大约5800元,国际市场价每吨接近7000元,相差约20%。毫无疑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洼地。

2008年,国家开始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标准,国标三等白麦的最低收购价已由去年的每吨1440元提高到1540元。但是,由于农民产量提高增加的收益远远不能弥补成本提升增加的支出,国家储备粮食收购面临不少困难。当前中国小麦的绝对价位,不仅大大低于国际麦价,甚至较中国1996年的小麦价格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曹建海认为,粮价洼地催生了投机行为。当前,许多热钱纷纷退出高利贷市场,将目光投向了价格上涨潜力最大的粮食市场。由于农民均有强烈的惜售和涨价要求,热钱的进入将引起普遍的涨价效应。“如果按照粮价到年底翻一番的国际推测来看,投资粮食市场的获利空间比高利贷还要高。因为高利贷有很大的风险成本与讨债费用,而粮食除了短期的储存费用之外,成本很小。更何况,热钱进入粮食市场,对价格的推高作用可能会更大,如果不加控制,粮食市场对热钱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攀升。”

对于热钱是如何进入粮食领域,据曹建海分析,鉴于国内对于外资的吸引政策特别优惠,热钱可以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投资国内粮食和农业领域,实现直接投资和随机退出的长短结合。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进入期货市场购买粮食期货;进入粮食购销、储运业;进入面粉、大米加工业;进入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利用土地股份化和农民破产时机收购农耕地,投资中国农业,然后与上述企业一起整合,择机包装上市;进入金融业,重点从事粮食和农业资源的信托、资产管理业务等几个途径进入。他同时强调,热钱完全可能通过长期投资的方式进入。

对于如何防止热钱投机粮食市场,曹建海建议,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适度放开国内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这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也适当承担大国对世界粮食供给的应有责任。另外,加强对粮食期货市场的监管,防止出现过度交易现象,强化对储备部门外的粮食购销、加工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价格的管理,打击粮食投机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快调整外商投资目录,限制和收紧外资进入农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的投资。

上一篇:一周人物 第30期 下一篇:《反垄断法》会否成为“经济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