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复杂性、网络治理与非正式组织的扩张

时间:2022-10-16 04:07:46

任务复杂性、网络治理与非正式组织的扩张

【摘要】文章探讨任务复杂性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认为任务复杂性条件下的网络治理导致非正式组织在组织内呈松散的网络化扩张趋势。

【关键词】任务复杂性 非正式组织 网络治理

一、引言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内的另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于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霍桑实验表明,在组织里的人的行为除了受组织的正式条文和形式规范以外,还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的规范作用,好像是受到一种无形的组织力量的影响。即组织中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人与组织的技术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遵循的是成本逻辑,而后者遵循的是社会交际逻辑。人们把技术关系体系叫做正式组织,而把正式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规定的关系体系叫做非正式组织。在工作关系中,成员之间联系纽带就是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会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程度,从而会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本文从任务的复杂性分析出发,探讨任务复杂性条件性人们交易的方式,从而探讨非正式组织在组织内的演化趋势。

二、任务复杂性

任务复杂性体现组织中任务目标的一些特点。组织中的任务有的有明确的结果、比较简单的工作过程、方法和结果具有明确的关系、不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比如在流水线上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工人的工作,其活动是明确的、简单的,活动和结果的关系是紧密的。组织中有的任务却刚好相反,没有明确的活动结果、一定的方法未必有可预料的结果,这些任务往往不能分解为子任务,并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比如,研发活动,方法是多样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活动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子活动,但是分解又可能很困难,会造成很大的交易成本。所以任务复杂性是这样一种状况:提供一项服务或完成一项产品或服务需要有不同专有性的资源投入,并且这些投入往往需要较多的数量。任务复杂性包括三个维度:时限性、技术复杂性和人力资产专有性。所谓时限性即任务复杂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复杂,某项任务往往是时间紧迫而显得复杂。从长期来看,由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一般的复杂性任务总是能够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就有可能超出组织任务的范围。技术复杂性是任务复杂性的核心,任务复杂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技术的复杂性。在此情况下,技术攻关是解决任务复杂性的唯一手段。复杂性任务必然要有高专业性的人才来完成,这些人才对这些任务还具有高度的专有性,当发生任务转移时,有可能产生专有性人力资产价值的损失。具体的某种复杂性任务不一定同时具备,时间紧迫和人力资产专有性可能分别会制造出复杂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务复杂性具有相对的意义,并不是任务绝对的复杂。任务复杂性具有一下特征:要达到希望达到的结果有许多不明确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现成的;希望实现的结果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确定性;各个结果之间以及实现各个结果的路径或方法之间彼此矛盾又相互依赖,并不能简单的分割。因此,任务复杂性具有结果分解的困难性、过程分解的困难性以及结果和过程分解困难性。任务的难以分解使成员之间、组织内部的团体内之间必须互相依赖、增加协调活动。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在“干中学”的同时共同提高、信息共享、知识分享。

三、任务复杂性与网络治理

任务复杂性对交易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正如上述任务复杂性使任务的分解和分配极其困难,从而增加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在没有找到适合的治理机制以前,契约的不完全性会增加交易成本。其次,任务复杂性导致解决任务方法的创新活动的增加,加入到这些创新活动的人力资本往往是专有性的人力资本,同时创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专有性人力资本和不确定性结果会增加交易成本。再次,任务复杂性导致任务岗位之间以及不同项目或团队之间交易频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交易成本。在任务难以分解的条件下,科层治理有利于任务的执行,因为组织团队是科层结构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复杂性任务导致网络团体间的交易是如此的频繁,信息的获得与处理是如此的复杂,所以科层治理不适应的。而市场治理不利于复杂性任务的执行,也不能减少创新活动造成的不确定性,所以市场机制也是不适应的。因此,应对任务复杂性带来的交易成本的提高,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治理机制。

工作流程主要与简单任务有关,因为可以程序化是简单任务的重要特征:首先,这些简单任务可能是复杂任务分解后的子任务,如果可能的话,是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后的活动;其次,这些子任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单向的,先后顺序构成一个个明确的步骤;再次,每一个步骤的完成与否会影响到后面每一个步骤的完成状况,这样每一步骤要完成的活动基本上以机械活动为主,需要的是简单思维和体力劳动。所以,在组织中,从现象上看,程序性的工作任务一般都是简单任务,比如机械化流水作业的活动、管理部门的一些员工从事的事务性活动。这些任务或活动在很多组织中大量存在,所以有人也称之为日常性活动。但是,复杂任务被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步骤,是极为困难的。这是因为:第一,复杂任务虽然可以进行程序规划,但这基于任务目标完成者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高者才有能力进行复杂任务的程序设计,所以复杂的任务活动在传统组织或部门中不能成为例常性活动。第二,在任务完成者之间、任务及过程之间,频繁的互动性是不可避免的,任务执行者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交换经验和相关技术技能,对流程的开发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可以说,在复杂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执行者之间是难分你我、不分彼此的。这样,工作分割及由此为基础的工作评价非常困难。第三,复杂任务往往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需要从环境中提取大量的信息,要和环境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以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的负面作用。比如,战略规划活动是组织高层的重要活动,这项活动就得密切关注组织外部的状况。第四,嵌入性是复杂任务的重要特征。复杂任务的各个子任务嵌在复杂任务之中,形成一种很难分割的胶结状态,这样使执行各项子任务的员工也嵌入在一个相互胶结的网络中,他们之间不是单向的任务流程,而是多向的、结构复杂的网络,以便于知识共享、信息交换、资源共用。第五,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当组织中复杂性任务占主要份量,成为日常性工作的时候,则网络治理成为制度变迁的方向,因为任务复杂性是继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之后第四个影响交易成本的变量。

网络治理之所以能降低交易成本是因为网络治理提供了互动机制。复杂性任务要求成员之间增加沟通频率、增进联系,共享隐性知识,而这是以给予成员的主动性和自治性为基础的。网络治理刚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互动平台,网络治理下这种互动机制会自然生成。这种互动机制可以使新进入的个体或团体同样获得进行隐性知识交流或其他资源,同时由于少有正式制度的干预,成员之间容易获得信任。所以网络治理条件下的同一团体之间的成员容易获得信任,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四、任务复杂性与非正式组织的网络化扩张

任务复杂性使部门成了网络中的部门,部门也成了团队。以技能分工、管理分工和地域分工为基础的正式结构不能适应任务复杂性的需要。在正式结构中,这些分工看来有明确的界限,但是这些界限已经被非正式结构所包围。由于任务目标的完成不是决定于流程设计的合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分工的细化,而是决定于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所以正式结构难以对岗位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说明。同时,这里的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不单是个人的胜任能力,任务复杂性使个人已经不具备“胜任能力”,因为对以复杂任务为基础的岗位可能不是真正的个人所能完成的。正如我们前述,还得依赖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互助、知识与信息的共享。这些活动是如此的动态、频繁,以至于不可能用正式的结构加以规制,只能在成员之间以非正式的形式存在,否则会给组织带来极大的交易成本。所以成员之间在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网络会成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虽然以技能分工、管理分工和地域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界限依然存在,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动、互助与知识共享也是如此的动态、频繁,以至于正式的沟通渠道无法满足这种需要,非正式网络则在部门之间无形地扩张,所以部门成了网络中的部门。同时,嵌入方式是员工之间非正式网络扩展的主要形式。嵌入包括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前者以双方社会交换的质量为基础,必须以双方各自的需要与目标为基点,使活动不断在信任、规范、互动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深入,可以看作非正式网络的一种纵向扩展。后者是以现有成员引入第三者成员不断进入既有网络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在对既有网络认同的基础之上的,这可以看作非正式网络的一种横向扩展。团体内的成员乃至相关的部门都有可能以结构嵌入的方式加入到组织中更大的非正式组织中来,使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嵌入是各类参与者互动的函数。

网络使个人或部门成为节点,它们嵌入在各自的网络之中,不过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这由各自的中心性决定。但显然,因为联结或交流、互动的频繁、细琐,这些节点都不是正式结构所能安排的,网络中心性决定的地位也不是正式结构所能安排的。组织内部网络中心性体现了个人在组织中的社会资本,这说明在任务复杂性较高的部门或组织,个人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网络治理转化为组织的社会资本,从而自觉为组织服务。所以网络治理是正式组织的一种“无为”治理,交易成本的过大使科层组织必须放权,使部门团队化,结构松散化,沟通与交流非正式化,从而非正式结构在组织内不断营造、繁荣,通过个人的社会资本积累而形成组织的社会资本,提高个人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绩效。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网络治理带来的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增加以及任务导向的加强,因此,领导和被领导关系被弱化。虽然领导与下属的圈内和圈外的界限可能依然存在,即有部分成员仍然会是领导的圈内人员,有部分成员依然会是领导的圈外人员;但是,构成圈内人员的成份不再是完全依赖“关系”,而有可能依赖能力。因为任务的复杂性对领导来说是更为严重的挑战,而依血缘或情感为基础的关系结构未必能够完成任务目标,有能力的下属则可能成为领导青睐的对象。这样,以任人为亲为基础而形成的紧密化非正式结构成为组织社会负担的机会减少。这样,网络治理不但使网络结构在团体之间发生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使网络关系结构不断在成员之间扩散,成员之间紧密化的非正式组织有被松散化的网络结构覆盖的趋势。这就是说,非正式会以一种更为松散的网络方式在组织内得到扩张。

五、结论

任务复杂性造成正式结构交易成本增加,那么依赖非正式治理的网络治理在此状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治理机制可以使松散型的非正式网络结构在组织内不断扩张。这种结构也是非正式组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以互动、信任为基础,以组织任务目标的完成为导向的。这种结构事实上是个人社会资本自觉地转化为组织社会资本的一种机制,可以减少以血缘或情感为基础的紧密性非正式结构成为组织社会负担的机会。从而,在任务复杂性条件下,松散的非正式组织网络在组织内扩张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2.

[2] Banard,C:The Foundation of the executive[M].Harvard Univerdity Press,1938.

[3] Lin,N. 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 Pfeffer、Salancik G.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M].Harper and Row,1978.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改革创新 下一篇:我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