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浅谈

时间:2022-10-16 03:34:42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浅谈

当今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仍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历史教学的本质还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和不断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是众多历史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结合多年的一线授课经验,个人认为历史课堂和语、数、英一样,新课程理念不能只浮于表面,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心得,对当前历史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历史基础知识仍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虽然新课程理念已经实行了多年,但还是有不少教师不思进取,仍然沿用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他们坚持采用这种做法的原因是:旧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老师往往认为自己抓住了重点,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就算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因为新课程要求历史的考试内容,要与旧课程有所区别,不能照抄照搬、死板教条。然而,有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比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答案模式化,思维定式等。这些做法,不论对于当前的课程改革,还是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兴趣的提升,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更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个人认为,在讲授历史课程时,教师应该采用“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应该使教学活动内容更丰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生感受多样充实。例如,探究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上网查找资料,并在网络上与别人探讨历史问题;或者结合学生特点,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的历史命题进行辩论,可以划定一个历史范围或者历史典故,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演讲比赛等,抑或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对特定的历史命题阐述自身观点等,这些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旧观念,尝试新方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完善,努力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不能为了改革与创新而忽视历史基础知识教学

通过多年的一线历史教学和观察,不少历史教师在高举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旗帜下,认为可以忽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而片面强调学生的思辨性和开放性。笔者认为,这种避重就轻、盲目创新的错误认识,只能导致的蔓延,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和民族意识的缺失。比如,在学习新课程时,如果连“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发展特性”都不知道,就无法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更不要说古今结合、中外相联的话题了。此外,假如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基础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特征,越是强调宏观性、思辨性和开放性,得出的结论就越容易背离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虽然新课程强调历史宏观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大力培养,但这必须建立在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笔者以为,这是新课程对旧课程继承的一面,也是历史教师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的一面。假如一味地忽视基本知识教学而盲目地空谈教学改革创新,那么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三、历史教师应注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做到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驾齐驱,才能使历史新课程改革和创新顺利实施。阿莫纳什维利说:“假如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假如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那么即使一再提高教师薪水,他们会改头换面地使用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这句话一语中的,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关键。历史本来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课程,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真正优秀的历史教师也会使历史课堂充满趣味,闪烁理性的光辉,散发教育的温情。然而,在学生“最不愿学的课程”调查中,历史排在第四位,历史被学生当作枯燥乏味、味同嚼蜡的课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由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职业道德水平不高造成的,他们无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历史知识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引导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实践材料的过程中,在对历史事实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作者:樊涪彦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原安中学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