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调查实践活动的尝试

时间:2022-10-16 02:58:52

数学调查实践活动的尝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数学发展和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新的教学理念,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数学发现和探索活动得以真正的开展起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本校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同时,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我就近几年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谈谈七年级的《数学调查》教学的体验。

数学调查是指选择某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调查活动,收集有关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做出相应的推断,用以指导实验的活动形式。它的活动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调查专题;2.实际调查报告单,(学生自己设计或在教师帮助下设计);3.调查,收集获取信息数据;4.分析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或得出结论,收获与感想。

案例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上)《3.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活动1》

一、主题

让学生了解广大市民对打折销售是否得到实惠的看法

二、设计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单

三、开展调查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本地三大超市和店铺进行社会调查,全班分为两组:每大组28人(全班56人),甲组运用摄像、拍照等手段对大超市、商场的广告牌、橱窗、促销标语等进行调查。B组运用问卷、口头提问等方式对市民、消费者进行随机采访和调查。在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社会调查报告单。

四、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1.在社会调查报告展示汇报会上,每组同学对自己的调查结果做了如下的汇报:

A组同学播放和展示了大量的图像和音像资料,非常直观、清楚地反映出了商家的促销手段――让人难以抗拒的语言诱惑,比如:清仓大甩卖、跳楼价、买一送一等等。同学们产生了疑问:真如商家所说的那样吗?B组同学出示了他们统计的数据:随机采访的240名顾客中有124人认为打折扣销售只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买与不买还得看具体情况;52人认为确实得到了实惠;64人则不为所动。同学们质疑: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如何分辨呢?能不能用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答呢?

2.调查收获或感想

A、B两组同学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给予总结:

(1)无论怎样打折,商家总是赚钱的。

(2)打折销售活动中商家是否赚钱,要看商品成本与实际售价的具体比值(当然是商家的商业机密,商家是不会透露给你的)

(3)总的来看,商家打折销售消费者还是能够得到实惠的,当然,着不包括商家以“打折”销售为幌子的欺诈行为。

(4)通过提价再打折的销售手段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提高利润的一种商业策略,我们编拟的属性应用题是:“商家有优惠给顾客吗?”一家商店将某服装按原价提高50%后标价,有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①这家商店真的能给顾客优惠吗?请分析说明。②若8折后每套服装的优惠价为325元,事实上这家商店每套服装多赚了多少钱?(结论:商家不仅没有给顾客优惠,反而还提高了利润)

(5)通过调查了解到,个体服装销售只要高出进价的20%便可以盈利,但是商家常常以高出进价的100%――200%来标价,假若你想买一件标价为600元的服装,通过计算大致应把还价的范围定为240元――360元之间(可以估算)

通过数学小调查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会了从实际生活中如何提取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原价、进价、标价、售价、几折优惠、利润和利润率等数学概念以及其中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数学调查活动的开展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一篇:浅议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下一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渗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