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构建儒实化学课堂

时间:2022-10-16 01:10:57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构建儒实化学课堂

摘 要: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意识的培养、求异创新的鼓励、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三化学 探究性学习 儒实化学课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实践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所关注的三个目标是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创新学习。

我校打造的“儒实课堂”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是“大气、大雅、大智的课堂”,教师在儒实型课堂上要实现从“教书育人”到“文化育人”,再到“文化人”的目标。只有建构起和谐的儒实化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化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化学课堂上,体验到化学之奇,感受到化学之趣,领悟到化学之妙,从而使化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结合日常工作的经验与相关实践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意识的培养、求异创新的鼓励、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探究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融趣味于化学教学活动中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首先,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开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的现象会把他们带进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持续地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老师要注意收集、归纳在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把它们编成顺口溜。如记忆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氧、硅、铝、铁,记忆为“养闺女铁”,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铝、锌、铁,记忆为“美女心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要常收集,多积累,勤总结,顺口溜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探究意识的培养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喜欢对周围的世界刨根问底。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而探究性学习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从而学会实践,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合理地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而如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意识,就须从问题意识入手。

要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化学演讲竞赛,参观自来水厂、炼铁厂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同时感到化学就在身边。“问题”就在身边,时时要保持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更重要的是,还可引导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影视、因特网等很多途径搜集化学知识,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求异创新的鼓励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交替无时不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生。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及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使其冲出重围。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达到诱发创新欲望的目的。

四、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根据组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合作,让学生两或三人一起进行合作练习,最后进行小组汇报表演,从而展开竞争。

总之,要构建和谐的儒实化学课堂,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好融合、激趣、主动、发展这四个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使化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的课堂导入方法 下一篇:用校园音乐文化引领学生